本以为下周开始上课了,花姐说“大鹏,给你个任务,讲《北冥有鱼》吧,大鹏讲大鹏,好讲。下周三前完成。”
下周还得在家办公。
这篇文章怎么讲呢?我先列一个目录
目录:
1:思考学生学习状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目的:明确讲课大体内容。)
2: 整理原文、翻译以及课下注释,明确文章断句。(目的:对文章有大体感知。)
3:整理庄子的文学常识。(目的:让学生了解《北冥有鱼》的写作背景。)
4:理清楚文章结构,绘制思维导图。(目的:明确文章结构,掌握背诵方法。)
5:对文章的句子进行重点解析。(目的:理清句子含义,讲解文章翻译的方法)
6: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目的: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
7:讲解文章的现实含义。(目的:理论联系现实 ,学以致用)
8:读《北冥有鱼》的文章赏析,理解文章的写作风格(目的:指导文章写作)
9:搜集相关考试题目,精讲精练。(目的:帮助学生高效出成绩)
10:趣味点设置。(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兴趣)
11:将上述内容,制作成【教案电子版】(目的:为上课做好文字准备)
12:陆续录制【视频片段】,将片段进行整合,完成录制。
13:发送给年级,统一进行推送。
一: 思考学生学习状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目的:明确讲课大体内容。)
(一)八年级下册单元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些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二)学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资助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重视诵读训练。
3:尽量摆脱对译文的依赖,对语法知识要灵活处理。
4: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兴趣。
(三)《北冥有鱼》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学学生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体会文章的汪洋恣肆的风格。
我的思考:
(一):尽量摆脱对译文的依赖,对语法知识要灵活处理。
理解:说实话,我对这个表述很意外。我们中学的测试中,遇到句子翻译题,答案上都写着“意思对即可”。但是我们在看题的时候,还是会要求学生答准。
为什么呢?
因为一字一译的方法是最保险的,我不知道给学生阅卷的老师是不是赞成这种意思对即可的标准。用最规范的答题方法回答,得分的概率是最高的。虽然我们的教参上已经不再这样严格的要求了。
(二):知识的运用在文章后可以,在导入的时候讲解也可以。
我原来设想,我们对知识的使用可以放在直接讲解结束以后进行,但是现在看来从文章导入就进行铺垫也是很好的方法。比如:我们讲解完《庄子》以后,告诉学生,很多人受到大鹏影响,这样很好。但是,如果能从导入环节,就放出李白受到《庄子》影响,毛主席也受到庄子影响,这是不是非常也非常精彩?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其思想固然影响深远,但对中国文化影响更广泛的则是《逍遥游》开头部分的这个大鹏形象。
1:对唐诗宋词的影响。
(1)深受《庄子》影响的李白就曾作《大鹏赋》,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名句;
(2)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呼喊;
2: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其影响。
(1)《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2)《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
3:对近代诗词的影响。
(1)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
(2)1965年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辊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也都源自《庄子》中的大鹏形象。
4:对成语的影响。
“辊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
----《教师教学用书》
二: 整理原文、翻译以及课下注释,明确文章断句。(目的:对文章有大体感知。)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辊。辊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混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徒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理庄子的文学常识。(目的:让学生了解《北冥有鱼》的写作背景。)
(一)作者介绍:
1:名: 庄周
2:时:(约前369—前286),战国人。
3:地: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4:评: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曾做过漆园吏。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
5:作:《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
(二)《逍遥游》介绍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圣人无名”,是全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结尾,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文章先写了鹏的形体,从背与翼的强而有力,才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才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之情。蝉、鸠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鹏的高傲胸怀,鹏的背与翼再大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小虫鸟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长寿的彭祖媲美一样的可怜。作者将鹏与鷃两个形体悬殊的飞鸟进行对比,点明都靠风力才能飞翔于空中,但由此而认为自己本领大,超群不凡就是无知可悲了。
“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百度百科---逍遥游》
四:理清楚文章结构,绘制思维导图。(目的:明确文章结构,掌握背诵方法。)
思考:
1:课程中心:《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本来我应该花时间好好讲解一下什么是逍遥游,什么是精神上的逍遥,但是这个段落的重点需要引导学生领会文章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浪漫色彩。庄子把这种没有的大鹏塑造的十分形象,依靠的就是想象力。
2:背诵技巧:
(1)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2)注意容易遗漏的句子,帮助查缺补漏。
五:对文章的句子进行重点解析。(目的:理清句子含义,讲解文章翻译的方法)
【设计意图】
(1):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即可。
(2):说一下翻译的方法:直译和意译。本文不必句句直接翻译,但是要掌握句式。
1.《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比喻句】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夸张句】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装句】+【夸张句】+【想象句】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目的: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
1:从《逍遥游》的角度看本文: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2:从大鹏的角度看本文
(1)大鹏伟岸高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大鹏有远大的理想,对自由和光明有执着的追求。(由鲲化鸟,飞往南海。)
(3)大鹏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大鹏依靠万里长风。(去以六月息者也)
七:讲解文章的现实含义。(目的:理论联系现实 ,学以致用)
1: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引导学生讲讲现实中的借力。
2:人的见识有小大之别,而做人的境界也有小大之别。
3:大鹏对后世的影响。
上李邕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三)文章思想
借助大鹏形象,表现了自己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感伤,希望得到名仕的推荐。
------《百度百科》
八:读《北冥有鱼》的文章赏析,理解文章的写作风格(目的:指导文章写作)
写作风格:
(1). 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期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 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九:搜集相关考试题目,精讲精练。(目的:帮助学生高效出成绩)
(一)字音字形
鲲(kūn) 徙(xǐ) 抟(tuán)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
(二)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三)古今异义
1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
2安(古义:怎么 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
3子(古义:对人的尊称 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义:孩子,儿子)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十:趣味点设置。(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兴趣)
1:文章开始,使用《大鱼海棠》一分钟视频,引导学生想象鲲化为鹏的景象。
2:文中,讲解李白《上李邕》丰富学生对大鹏的理解。
3:课程结束的时候,留个视频彩蛋,给学生一个小惊喜。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8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