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看电影,故经常出没于各大影院,在享受观影乐趣之时,也见识了各种在公众场合让人啼笑皆非颇感无奈的熊孩子,有时愤怒,有时着急,有时心塞。这里的“熊”,乃憨娇任性粗线条不懂事不守规矩不受管教......言至此处,一时血气上涌,必须用意念强忍久闷心中的一腔老血,免得喷出来毁了形象。
一次,我独自到影院观影,放映没多久就有电话打来,于是我留下爆米花和可乐出场去接听电话。待我话毕返场,发现自己的位置被三个虎头虎脑10岁左右的小男生占了,还把我留在座位上的爆米花打翻一地。工作日下午5点过的影院本就人影稀疏,你不想专门去找自己买的位子可以理解,但那么多空位放着不坐,偏要坐放有东西明显有人的位子是几个意思?为了不影响他人,我只是简单地说明这是我的位置,顺带抱怨批评了几句,他们一句道歉都没有,只是闷声往里移了几个位置。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事实是才开始。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开始旁若无人地大声评论剧情,没有丝毫难为情,倒让我有仿佛是坐在他们家客厅里看电视剧的错觉。少顷,他们觉得位置偏了点,就换到我后面那一排去了。这时,其中一个小男生接了个同学的电话,在电话里扯件事情半天扯不清,好不容易挂了电话,总该清净下了吧,不,他们开始聊这位同学。我也不想听那么多八卦啊,我明明就是来看电影的,但是他们就坐在我后面,分贝还压过影片。既然不想看电影,那就出去聊吧,不,人家偏要在这里聊,氛围多好啊,聊至兴奋处还时不时蹬几下我的椅背……忍无可忍,我换了个离他们有四排之远的座位,惹不起我躲得起。此时,电影已过一半,我安慰自己淡定淡定,然后很快就郁闷地发现,右前方的一对男女带着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一直不停地问那位女士“妈妈,我们好久走,我们走了嘛”,不知是电影真那么好看,还是女士定力够强心够硬,反正一直不搭理。小女孩想要离开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开始捣鼓母亲的手机,把手电筒功能打开四处探照,坐在他们前面的人被照毛了吼了几句,那位母亲脸上挂不住了,才收起手机,把小女孩控制在座位上,“顽强”地看完了电影。
另一次,也是一位母亲带了四岁左右的小妹妹来看电影,这个小妹妹自电影开场就一直在影厅阶梯上走来走去,从上走到下,再从下走到上,来来回回检阅场内观影的人们,要么就拉大人走,这个母亲熬不住了,最后就相当奇葩地掏出ipad放喜羊羊动画片给妹妹看,不降音量。整场的人,都醉了……
其实还遇到过很多次,身边的朋友也时常苦恼抱怨,在不同的影院总有类似的行为在重复骚扰着想要好好看场电影的人。他们旁若无人畅所欲言叽叽喳喳,把公众场合当自己家里一样随意,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便丝毫不以为意不以为耻,不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仿佛这个世界只为他们而转。这不禁让我想到国人即使腰缠万贯,到世界各地旅游也不怎么受待见的悲催,这群小太阳如此成长后,不但改变不了世界对中国游客的标签,说不定还会愈演愈烈。再往深处说未免有点上纲上线了,但古人云“三岁看到老”,溺爱的施与者要么说“娃娃还小嘛,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么说“人家是小孩子不懂事嘛,你个大人较什么劲”,在我看来,监护人的不作为就是纵容,纵容就是不负责任。这种自圆其说只是溺爱的麻醉剂和慢性毒药,毒了孩子毒了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结果恐怕不会良好。从小缺失“礼”的熏陶教育,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吗?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孩子自控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也属正常,每个孩子都难免会经历一个相对比较“熊”的阶段。但是作为教育孩子的主体——父母,不注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不及时教育引导划定言行举止的界限,却幻想孩子自然就会长成优秀识礼心智成熟的社会人,难啊。聪明的家长会自己教育孩子,免得以后社会帮着教,让他们心痛。此外,带小朋友来看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既看不懂又不感兴趣的电影,是溺爱,还是自私呢?吐槽了大半页,其实关键还是在熊孩子的亲人身上吧。
或许,对于熊孩子及其亲人来说,我才是货真价实的熊阿姨,都不会用爱怜的小眼神一边忍受他们对我造成的不愉快一边微笑着地说“哎呀,这小孩好可爱啊,么么哒”。可能,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主观客观原因,造成了现在这种状态和局面,世事多艰需要多理解,但是谁又有义务和责任去忍受和包容大人教育缺失下的无礼呢。有多少熊孩子的父母会意识到并重视这个问题呢?恐怕,能意识到的都不会家有熊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