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融入一个新的团队,大家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办公,所以他们发起的聚餐我都会尽量到位。今天中午也是这样一次聚餐。办公室里面几乎都是姑娘,每个都挺会打扮,平时上班的时候最多见到是他们明媚的一面。一进来办公室,十分的微笑,然后坐下来后就会听到关于客户项目啊各种细节的讨论,其他时间就是戴着耳机埋头干活。我呢,因为一开始在跑业务,所以就是基本上东奔西跑,没有什么机会和他们深入聊。有个姑娘今天就要准备回家过年了,这个公司放的也够早的,这个很人性化。为了送行,老大中午请客,姑娘们选择了遥远的一家火锅店。
本来打算坐地铁去,然后不知道谁说,要不我们骑单车去吧,然后大家就开始掏出手机,各自分头去找单车了。今天是大寒,也是小年,冻的不行,大家相互交换情报,终于搞定了车辆,就风风火火的向着火锅店出发了。到了斑马线的时候,领头的叫夏天的姑娘组织大家骑上单车排好,趁着等红灯的时间给大家拍照。老大带着的口罩也不摘,大家就在寒风中面向镜头努力微笑。后来看照片,大家一边抖抖霍霍的说应该戴手套来着,一边笑的很灿烂。夏天是那个总是很开朗的姑娘,另外一个据自己说是谐星,不过在办公室就是被客户折磨的不说话的那个。
坐下来,就是吃的喝的一顿点,没管老板怎么看,后来点了一半老板不吃的内脏,现在的90后都这么拽吗?餐厅里在放的是我是歌手的选拔赛,一个一个上来,然后由评审们决定是否优秀从而决定是否能留下来。难道这个就是原因,我们一餐下来聊的都是明星、选秀然后到电视剧、电影、漫画。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是基本上他们聊的我都是稀里糊涂,大多数插不上话的。这个时候,就只能静静的听,然后在一堆肉当中找蔬菜吃。吃着的时候,就想我之前跟百特的同事们吃饭时在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机构的事情,个人的私事,加上热衷的推荐。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工作,所以工作本身似乎就总是值得聊,值得从不同的角度用半调侃半正式的态度翻来覆去的说。这个工作太在意了,也因此很在意一起工作的人。不知道是他们中的哪个因素更重,导致了我们真的很关心个人的私事,也很少会在这方面有所隐瞒。工作的同事也逐渐发展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吃饭的时候谈事情就变成了一种特别高效的沟通方式,圆润的解决各类疑难杂症。饭吃的多了,关系就近了;关系近了,事情就好办了。为了促进办事和处朋友,推荐好用的产品或者好用的学习工具或者是给对方的生活工作提供改善建议也特别自然。听着大家聊的热火朝天,自己插不上去也让我身在此处,心和眼睛却悬在餐桌外,就默默的注视着,下载着,分析着。这帮人也很可爱,知道的东西也很多,对于新鲜事物和真善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可是毕竟不是一个机构的,总觉得隔着那么一层,这一层并不是谁不好,而是缺少那种“归属感”,多了一分“疏离感”。这分疏离感导致了上个星期的时候让我提出了不干了,然后硬是被老大坦率的沟通又给扳回来。现在想起来,只是一个完美的童话(我一度认为这家机构很完美)破灭展现出了现实中的样子而已。这层美丽的壳花了很长时间才被打破,追求真实的自己却不敢接受了,不接受的不仅仅是不完美的环境和别人,不接受的更是没有完美这一说。
感情动物如我,做出遵循感情的决定是相对容易的,相反是不容易的。选择的时候就好像天平的两端不断的堆放筹码,感情也是筹码中的一种,如果放在了不同的两端就会带来本质的变化,善用感情很重要。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面,经历这样一种不那么舒服的疏离感,红火的火锅餐也都是素菜的味道。不过反过来想想,这样的一种疏离感,让我回想起了无数这样的时刻,小时候去不熟悉的亲戚家吃饭,或者转学的时候要尽量少说话多微笑,或者是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一份“特别”的工作,甚至包括离职了还参加旧同事的聚餐,更多的时候会在商务性质的谈话中涌现出来,尽管面子上都客客气气,甚至热情洋溢。这样的一些也并不是全然没有好处,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女儿的眼神,妈妈的问候,或者是某位特别朋友的生活日常的参与都能让我能心动不已。那生活中这种疏离感本身就只有衬托的价值吗?疏离是一面镜子,明了自己的喜好;疏离也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的善意;疏离还是一种寄托,寄托自己的沉甸甸的心情。
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大概是想告诉自己和好友,身边有很多充盈的生命,他们和我的构造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也带来很多的惊喜。他们会半夜在越南的公车上一首接一首的唱歌,从红歌唱到戏曲,全部都是青春的颜色;他们也要被客户虐千遍,表面却要待他如初恋,在隐忍中学会自嘲和坚韧;他们会把喜欢的喜欢的电影看上6遍7遍,追漫画一追就是几百集……细细看的时候,好像疏离感让我感受到那些闪光的地方,可能被唤作热情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