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间的溪水清流婉转 ,如天上的白云轻飘悠然。但却是生活的真谛。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就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评论这部作品时这样说道:“《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沈从文先生用清新质朴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一个爱与美的世界。
人的描写是美丽动人,纯真可爱。“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生气”在作者的笔下,翠翠俨然同自然融为一体了,在自然里长养大的翠翠,也成了自然的化身,处处是美和纯真。可以说,翠翠这位女主人公是作者通过多个现实人物虚构出来的,她是完美的,集世间所有的爱和美与一身,有着聪慧美丽的外表和坚强勇敢的性格,就连她成长的环境也是不受一丝污染没有一点肮脏。
小说中的爷爷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他开始伟孙女的婚事操心。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事时担心孙女一人会孤单。爷爷的形象善良,朴实,勤劳更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人性美。
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对于他们双方而言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老人70多岁了,五十年来忠于职守为来往行人渡船。对于老人而言,他把自己对女儿的感情都寄托在外孙女翠翠身上。对于翠翠,她已失去双亲,爷爷是他唯一的依靠。这一老一少在相互感情的寄托中,老的渐渐衰老,小的慢慢长大,这种相依为命,彼此不能分离的亲情关系使人感动。船总顺顺与儿子天保、傩送的父子之情同样体现了人性中的亲情。顺顺很爱他的两个儿子,但不是溺爱。像顺顺这样有地位有财势的人家,儿子们理应过富贵轻松的日子,无需像水手们那么辛苦,但顺顺却教他们甘苦与人相共。两个儿子不负父望,凡水手所做之事,他们样样都很出色。在父亲的教导下,两个儿子更是学得做人的勇气与义气,待人如父一般和气亲人。无论是老船夫与孙女翠翠之间相依为命得祖孙之情,还是顺顺与儿子之间坦诚、真挚得父子之情,都是亲情的美好表露。这种血缘之情体现了人性中最自然的人性美。
因为爱,祖父操劳一生,当生命结束时,心中充满了挂念;因为爱,少女重新对生活有了诠释,有了希望;因为爱,哥哥选择了离开,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挚的感情;因为爱,弟弟去寻求那个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爱,她便从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个日日夜夜盼望归来的男人。
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愿我们怀揣着对爱的希望行走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