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文武兼备,才智过人,是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然而这样一个深知为官之道,懂得明哲保身的人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康熙的重视,死于任上。
周培公死后,康熙为他守了一夜的灵,能让皇帝亲自守灵的人必定不是一般的臣子。且来看看周培公为何能让康熙如此重视。
康熙13年,以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议为由,起兵反叛,此为三藩之乱。
此次叛乱,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康熙虽然年轻,但手腕了得,他命令图海为反叛大将军,力图尽快扑灭王辅臣的叛乱。
王辅臣以骁勇善战而名扬天下,别说是清军为首先锋,就是大半个清军都不敢动,王辅臣起兵造反,举足轻重。若兴师动众与他硬碰硬,未必能打得过他。
但如果来软的,朝廷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前去劝诫,王辅臣有可能会归顺,因为他的反叛,是情势所逼和舍不得高官厚禄。
但是派谁去呢,这时周培公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愿冒死进城劝降。
他说:“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
图海闻周培公之言,非常高兴。
于是,周培公携带康熙帝赦诏,前往平凉招抚。出发前,周培公仔细了解到情况,知道王辅臣是为保存自己的利益,迫于情势所逼,才选择反叛。
周培公掐住了这个软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许诺,只要王辅臣归顺朝廷,保证给他高官俸禄,终享荣华富贵。面对这些诱惑,王辅臣终于动摇了,最后欢欢喜喜的接受招降。
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而且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
周培公在此次事件中立了大功,但他十分低调,欲望不大,在论功封赏中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
此后,虽然周培公一直都在为清朝服务,但清廷毕竟是满族的天下,而周培公是汉族人,朝中的一些臣子对他有偏见,康熙帝最后决定把他派往边境,远离京城。
聪明如周培公,当然知道皇帝的意思,但他没有为自己争辩,而是继续无怨无悔的为朝廷办事,最终因患病在任期内去世,应该算是晚景比较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