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1)】——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1)】——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帮助孩子逐渐成长,形成他自己的独立人格,能依赖自己的判断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决定什么对他是好的。世上有种种可能的生活,其中只有一种,是我选择的,或是我被抛入的,但我并不是被封闭在这种生活里面,我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对我唯一的生活。——丁俊贵


一、应试教育之害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大抵是鼓励学生求学问。

认为把知识填满脑海,就是终极的目的,好象大量的书本知识便能够造成一个有学识的人似的。

学校为什么不鼓励思想呢?

教育制度为什么把追求学问的快乐,歪曲而成填塞知识机械式的,有度量的,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工作呢?

为什么比较注重学习成绩而不重视思想呢?

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念完了若干规定的心理学,中古史,逻辑,和“宗教”的学分,而便称他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呢?

分数和文凭在学生们心中为什么会代替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呢?


理由很简单。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制度,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象工厂里大批量生产一样,所有的产品按照一种死板的、机械的模式而运行。

学校为保护其名誉,使其产品标准化起见,必须以成绩为证明。

于是,学生成绩便有了分等级的必要,有分等级的必要便有了学生的成绩分数。

为着要给分数起见,学生必须有背诵,大考,和小考。

这就造成了一种“完全合理”的前因后果,无法可以避免。

可是学校有了机械化的大考和小考,其后果是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有害。

因为这么一来,学校里所注重的是事实的记忆。

这个制度实行之后,我们便会碰到一种危险,就是我们会忘掉我们已经背弃了教育的真谛。

所谓教育的真谛,就是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

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句话记起来还是很有用的。

世间没有所谓必修的科目,也没有什么人人必读之书,甚至莎士比亚的著作也不例外。

学校制度中似乎有一个愚蠢的观念,以为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最低限度的历史知识或地理知识,要做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便非念这些东西不可。

学校制定必修课程有一种危险,就是认为一个人如果念完这些必修的课程,便自然而然知道了一个受过教育者所应知道的学识。

所以,一个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之后,便不再学习什么东西,也不再读什么书,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情形,因为他已经学到所应该知道的东西了。

我们必须放弃“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

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识的追求终究是和探索一个新大陆一样,或如佛朗士(Anatole France)所说“灵魂的冒险”一样。

如果一个虚怀若谷的,好问的,好奇的,冒险的心智始终保持着探索的精神,那么,知识的追求就会成为欢乐的事情,而不会变成痛苦的煎熬。

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有量度的,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填塞见闻的方法,而实现这种积极的,生长的,个人的,欢乐的,有建设性的理念。

文凭和分数的制度一旦取消或不被人们所重视,知识的追求便可成为积极的活动,因为学生至少须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一切外来的计划都应该置诸不顾,因为知识的追求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干。

现在的学生是为毕业证书而读书的,许多好学生则是为他们的父母,教师,或未来的妻子而读书,使他们对得起出钱给他们读大学的父母,或因为他们要使一个善待他们的教师欢喜,或希望毕业后可以得到较高的薪俸以养家。


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帮助孩子逐渐成长,形成他自己的独立人格,能依赖自己的判断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决定什么对他是好的。世上有种种可能的生活,其中只有一种,是我选择的,或是我被抛入的,但我并不是被封闭在这种生活里面,我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对我唯一的生活。


二、洗脑与教育的区别

教育是教育,洗脑是洗脑,现在很多观念轻易就把教育混同于洗脑肯定是不对的。

不过,两者到底区别何在,也不是那么容易想清楚。

厘清两者之间的区别,近世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传统社会,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分歧较少,因此,灌输不灌输就不是那么突出的问题。

现在,多元价值、多元文化的理念被广泛接受,个人的自由选择得到推崇。

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最近百余年,世界上的洗脑机器被开发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说,教育和洗脑之间的张力,今天格外凸显。

“洗脑”这个说法大家都熟悉,每个人都可以列举很多例子,从纳粹德国说到传销,从商家的宣传说到不同的政治主张,怒斥那些施行洗脑的坏蛋,嘲笑那些被洗脑的蠢货,抨击可以很过瘾,大家听得也开心。

不过,抨击嘲笑太容易了,倒可能妨碍我们思考,先不忙把这个那个说成洗脑。  

仅仅灌输一套虚假的意识形态是不够的,为了能够洗脑成功,同时还得屏蔽掉其他的信息,不允许异见出现,更不允许它传播。  

如果有人表达了异见怎么办?

洗脑包括三个要素:

灌输、查禁、暴力。

洗脑总有暴力支持吗?

我们可以想一想传销,想一想集体自杀的圣殿教教徒,想一想自杀式袭击者,会觉得洗脑不一定总有暴力支持。  

那让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界定洗脑的。

在辞典里可以找到对洗脑的多种多样的定义。

有些内容跟我上面的概括重叠,有的方面不一样,例如,这些定义都没有提到暴力支持。

这里不重复这些定义,归纳下来,大致意思是:

强行灌输一套虚假的观念。

有的说法更周全,加上了“为自己的利益”。

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别人强行灌输一套虚假的观念。

这个定义里面有三个关健词,一个是灌输,一个是虚假,最后一个是为了洗脑者自己的利益。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教育和洗脑的区别。我们不妨对照这三条来展开我们的讨论。

(一)虚假。

洗脑要灌输给我们的,是虚假的观念而不是真理。

教育的目的则相反,教育是要让我们获得真理。

这是洗脑和教育的第一层区别。

这好像是很重要的一条。

要是洗脑的结果是给我脑子里装上了好多真理,即使用了点儿强制,洗脑似乎也还是一件好事。

是不是这样,我后面还会谈到。  

(二)强行灌输。

洗脑要把一套虚假观念灌输到我们脑子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开动宣传机器,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宣传机器不停运转。

大家都听说过戈培尔有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

教育则不同,教育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是自愿自主的。

教育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有些论者甚至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自由的交流。

这是洗脑和教育的又一层区别。  

(三)为了自己的利益。

纳粹的宣传为的不是德国人民的利益,为的是纳粹党自己的利益。

再以传销为例,他给学员灌输传销多么多么有利可图,谁有利可图?

首先是他自己,他发展了下线,他自己先就赚上了一笔,你会不会赚到,那其实不是他关心的事。

教育就不是这样,我们教育自家的孩子,教育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学生好。

这是洗脑和教育的第三层区别。


如果你接受我教给你的东西,我就明显会得到好处,你显然有理由对你那套东西保持警惕。

虚假,灌输,为了洗脑者自己的利益,从这三个方面看,的确,教育都不同于洗脑。

不过,我们要是多想一步,这三种区别,每一种区别都不是那么分明,都还有疑点。

就说强行灌输吧。

这里的疑点是:

一方面,洗脑不一定都靠强制灌输;

另一方面,教育也有强行灌输的一面。

先从教育这方面说。

我们现在实行高中以下义务教育,这同时也是强制教育,家长不让孩子受教育是犯法的。

教育也并不总是讲道理,很多东西直接就要求学生背下来。

老师要求学生背这首诗,背这篇课文,这不是灌输吗?

历史课、政治课,灌输的成分就更多些。

灌输背后都有强制,背不下来就扣分,这就是一种强制手段。

想想我们怎样教孩子弹琴,强制就更明显了,不待细说。

你跟孩子说,你要么坐在这儿好好弹琴,要么上院子里耍去,十个孩子十个到院子里耍去。

我知道,有些论者主张,真正的教育不可以是灌输,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自由的交流。

这种主张,显得开明,而且政治上正确。

我当然十分赞成我们的教育应该减少灌输的部分,增加自由探讨的部分。

到大学阶段,尤其要更多的自由探讨。

不过, 教育不可能等同于自由交流。

小学、中学就不去说它了,即使到了大学,师生之间也不完全是在平等交流。

我在别处就此说过几句,这里不多说,不怕俗气,我会说,要是平等交流,就不该让学生付学费,而老师拿一份工资。

真实和虚假则是个更大的问题。

我们教给学生代数公式,教给他们唐诗宋词,教给他们弹钢琴,教给他们爱国,我们是在教一些正确的东西,美好的东西。

大家已经听出来了,这个想法没能把我们带得很远。

且不说家长会给孩子讲圣诞老人的故事,会告诉孩子她是从面包树上生出来的。

这里的大问题是:应该由谁来确定真假好坏? 

最后,再来看看“为谁的利益”这件事。

我刚才举了些例子来说明,的确,如果你为自己得到好处来教我,我就有理由怀疑你在洗脑。

我们教育自家的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至少首先或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这些“教育者”的利益。

你要是把爱国主义教育、舍己救人的教育都说成洗脑,那么,除了市侩哲学就没有什么不是洗脑了。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最终能够独立判断。

我们说到,教育难免有灌输的成分,不过,老师虽然规定了你必须学什么东西,他通常却不禁止除此之外你学点儿什么。

换句话说,他并不屏蔽相反信息和异见,不禁止你去参照比较,也不禁止你去琢磨这些东西背后的道理。

你必须把这首诗背下来,但你去读别的诗,他不管;不管你懂不懂,你必须背住这个公式,但你偏要自己去把这个公式推演出来,老师并不禁止,多半还会鼓励。

洗脑就不同了。

我们说传销班是洗脑,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力图屏蔽不同信息。

大多数学员是主动参加这种讲习班的,不是像拉壮丁那样把你拉进去的。

不过,你一进了传销班,多半会被封闭起来,不允许自由出入,还把手机没收,不让你自由通话。

我们刚才讲到,专事灌输的宣传机器总和审查制度配套的。  

我们曾问道,爱国主义教育对谁有好处?

这个问题也跟一个社会的信息自由程度相关。

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都提倡爱国主义,美国人和日本人也都很爱国。

两相比较,美国人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来接触各方各面的信息,他们相对比较容易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有较多的自由了解到反战的思想,等等。

不像在日本那种军国主义环境里,掩盖战争的起因和实情,禁止谈论政府的决定,相对而言,美国的爱国主义观念里,洗脑的成分就少一些。不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下面我还要进一步讨论。

用真实还是虚假来区分教育还是洗脑不是最好的角度。

的确,一上来就争论谁是真的谁是好的,难免一头雾水。

比较看得清楚的区分,在于是否屏蔽异见,而这恰恰是区分真假的一个先决条件。

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难免被灌输了不少东西,这些东西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我们一开始不怎么清楚。

但若我们有获取信息的自由,能够拿其他的东西来跟教给我们的东西做比较,我们就会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判断力。

大家都知道,教小学生学东西,强制的成分多一点,而且,不少东西,我们并不讲解背后的道理,就让他们死记硬背,随着孩子长大,强制因素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依靠讲道理。

为什么?

很简单,他们长大了,懂道理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力。

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他们还能够反过头来判断一开始教给自己的那些东西是真是假是好是坏。

我们不妨把这一点概括为:回顾始知真假。

是教育还是洗脑,我们往往不能只看当下是否带有强制来确定。

等孩子长大了,知道的更多,眼界更开阔了,自己对好坏对错有了良好的判断力,反过来看当年,他会看到教育和灌输之间的区别。

他回过头看学钢琴的过程,哪怕记得其中包含相当的强制,他也多半会理解这种强制。

他这时候早知道根本没有圣诞老人送礼物这回事,但他不会把这些想成欺骗。

洗脑的情况就不同了,被洗脑的人一旦能够判断真伪,他就会感到自己当年受了欺骗,他不会感谢当年给他灌输东西的教师,甚至不能原谅他。

从教师一方面来说,他虽然有一套他自己的课程,但他并不限制学生接触别的东西,这恰恰表明他自信他所教的是正确的知识,正当的道理。

实际上,这种自信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禁止学生接触不同的东西,相反的东西,反倒鼓励学生时不时跳出他所教的东西。

洗脑者却没有这份自信,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他教给你的东西是他所知道的最好的东西,但他其实不那么自信,所以他需要禁止你接触与他不同的那些东西。

当然,回顾始知真假只有部分的解释力。

你教孩子吃辣,他也许慢慢就喜欢吃辣了,教一个人喝酒,他慢慢就爱喝酒了。

钢琴和数学也是一样,实际上,如果他将来成了数学家,钢琴家,一定是他后来慢慢爱上这个行当了。

这是从正面说,如果从反面想,你教给他什么他就爱上什么,正是洗脑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

圣殿教徒直到自杀前的一刻,可能仍然相信他的人生受到了正确的指引。

与此类似的还有大家都听说过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明明是受害者,结果他会爱上迫害者。

你看着他受迫害好悲惨,但他即使了解到正常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仍然不觉得他那是悲惨。

在极端情况下,事情的确会糟糕到无法挽回,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不必过分恐慌。

公开说理可以引导当事人反思,引导他拿观念与现实对质,看到现实生活中还别有很多选择。  

回顾始知真假好坏,也关联到“对谁有益”的问题。

学钢琴是非常艰苦的过程,也许没有例外,学钢琴的孩子在小时候都相当抵触,但你长大以后,弹得一手好钢琴,成了郎朗了,这时候你会感谢逼你弹琴的家长和严格要求你的钢琴教师。

即使你没有在弹琴的路上走下去,你也能理解家长为什么让你学琴,你多半也能从学琴的经历中获得很多益处,例如培养了自己的乐感。

加入传销团伙的学徒,到头来大多数都发现自己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事后回顾,纳粹主义对德国人民并无好处。  

不过,“对谁有益”这个问题还有更深的内容。

从传销的例子看,灌输观念的一方明显得了好处,被灌输的一方明显吃了亏。

但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谁受益都这么一清二楚。

其中的一个缘故是,人生的好不是一种完全客观的东西,好像是无论你认识到还是认识不到,好的就是好的。

对我好还是不好,固然不全是我的主观认定,然而,我们当下对什么是好的认识,我们当下的实际感受,也是生活得好不好的一部分。

你女儿想报哲学专业,你坚持让她上商科,你认为学商科对她有好处。

她上大学了,谈了个男朋友,你看了看,这男生不像是将来能挣大钱的,坚持让女儿跟一个有钱人家孩子谈朋友。

当然,你是为了孩子好。

而且,到头来,你可能的确是对的,我们家长是过来人,我们知道,人在年轻时候比较浪漫,容易想入非非,等到结婚生子,就变得“现实”了,那时候,她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好,那时候,她才知道,学商科对她更好,另一个男人更适合她,等等。

好,就算你是对的,就算女儿再过十年以后会发现你当时是对的,你现在是不是就应该强扭着她照你的想法去做,仍然是个问题。

你为我好,而且你是对的,但我并不因此就该事事照你说的去做。

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也是我的好的一部分。

私人生活是这样,公众生活也是这样。

即使我们有一个关心民众福利的政府,即使这个政府的这些举措是对的,这些仍然不够,政府还有责任,让民众认识到它的这些举措是对的。  

前面曾问道,要是洗脑的结果是给我脑子里装上了好多真理,洗脑会不会是件好事?

不是。

我是要真理,但我不只是要占有真理,我要的是追求真理从而认识真理,要的是我自己去逐步认识真理这样一个过程。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你自己并不追求真理,那么,即使真理落到你手里,你也不知道它是真理。

何为真理的问题与你是谁的问题是连在一起的。

教育的理想是举一反三,我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才能举一反三,灌输和洗脑则在于消除你的独立见解,你所接受的东西里不包含未来自主生长的种子。  

教育里有一部分,当然是长辈和老师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把他们认为正确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甚至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力,培养他的自由人格,希望他成熟起来,能够在他自己的时代里,依他自己的性情,去获得他自己的好,去过上一种有充实意义的生活。

至于什么是他的有意义的生活,则并不由教育者决定。

依我看,这是教育和洗脑最根本的区别。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最终能够独立判断,什么是他真正要的好。

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好,然而,这不是像天冷了给孩子多加件衣服是为了孩子好,不像是买个手机是为了孩子好,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帮助孩子逐渐成长,形成他自己的独立人格,能依赖自己的判断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决定什么对他是好的。

世上有种种可能的生活,其中只有一种,是我选择的,或是我被抛入的,但我并不是被封闭在这种生活里面,我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对我唯一的生活。

这种生活因此富有意义。

这种生活富有意义,当然不见得在于我从这种生活捞够了好处。

它富有意义,蛮可以是因为它富有创造性,蛮可以是因为它为别人带来的好处,蛮可以是,像特雷莎修女那样,因为它充满了对不幸的悲悯。

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是,因为我为我钟爱的人,或为我的民族,献出了我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

修道士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并因此而幸福,这跟朝鲜人民的幸福感不同,不是因为他不了解在这种生活之外还有别种幸福,一旦他有了别种生活的可能,就立刻去过别一种生活。

为国捐躯的壮士宁愿牺牲自己,不是因为他被洗脑了,而是因为他若临阵脱逃,他就否定了自己生活一场的意义。


三、不是网友太敏感

有人说网友太敏感,仇视“高学历人才”,“诋毁名校”。

可我想我们该做的应该是在此类事件的增多中反思:

为什么低素质高学历的文化流氓,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大众对于名校里的“烂人”,更加的难容忍?

我看到了很多网友评论:“学生的个人素质跟学校有什么关系?干什么要批评学校?”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清华大学主动公示学生违规处理意见时,也曾遭到了网友的批评。

他们认为:“学校怎么管那么宽?婚外情、偷窥这类个人问题关学校什么事?为什么学校还要给处分?学校只要专注学术就好了啊!”

说实话,看到类似言论,感觉心凉。

你看,在很多人心中,相比较品行来说,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低素质的高文化流氓越来越多,就是在打畸形“应试教育”的脸!

都在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其实,谁也不得不承认,现在90%的学生,其实就是在“应试教育”。

换句话说,无论是在老师还是家长眼中,成绩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你是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四、学生心理状况令人堪忧

近年来,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使人们反思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即为(5.07±1.70)%,其中北京5.7%、湖南6.0%,据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阅读障碍在北京为2.9%、湖南为3.3%。大学生中,16.0-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缀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并且,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为10.9%,1998年全国十二城市的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3.4%,2002年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并且主要以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行为的增多为主。


五、做明白的家长

几天前,咱睡眠心理中心,迎来了一位不惑之年的女性来访者,但听她娓娓道来:

我是一位普通家庭的70后妈妈,儿子今年读高三,全家希望都在他身上,他所在的普通班,每年考上大学只有10人不到。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将来有出息,我逼着孩子每天无休止地看书,不准打篮球,不准看电影……即使在周末,孩子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时间,都要埋头做题。

每天晚上,孩子都会熬夜到12点以后,我在一旁监督孩子,孩子打瞌睡,我就会把他叫醒。有时候,孩子实在撑不住了,我还会发脾气。

“成绩比你好的人,还在比你更努力,你没资格睡。”

丁医生,你一定以为我的儿子是学霸,这么努力肯定是班级前几名,事实结果却是,孩子就算那么累,成绩却倒数。

有一天,我给孩子打扫房间,从废纸篓发现一封撕掉的“遗书”。

她颤抖着递给我,内容是这样的:

“爸妈!

我太累了。

这段时间,全家人因为我忧心忡忡,每个人脸上都没有了笑容,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我不是读书的料,就算累死了,成绩还是倒数。

每天,我被这种压力吞噬着,强忍着看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我活得实在没有意义。

感谢爸妈的18年养育之恩,儿子不孝。妈,你的腰不好,少干一点重活,叫老爸少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向爷爷奶奶问个好,还有那只小猫咪,它喜欢喝温一点的水。”

她接着带着哭腔说,看到这里,我早已泣不成声,也庆幸孩子只是动了轻生的念头,一直以来我的教育方式都是错的!

那天,儿子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

我们全家人早已排成队,每个人给孩子一个拥抱,我抱住儿子,轻声在他耳边说,儿子,你是无可替代,所有的美好,就是,有你就好,活着才有明天!

儿子热泪眼眶,所有的压力和委屈,在那一瞬间得到释放。我如释重负,那一晚,儿子睡得很早,很安稳。

我知道,孩子学习确实很苦,而我跟他爸在学习上又帮不了他,距离高考又时日不多,我们全家都很纠结,请问丁医生我们如何帮助孩子?

我慢条斯里的说,我们在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之前,得先搞清楚我们早就该明白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作好铺垫。学习仅仅是一个过程。正如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学习就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因此头脑清醒的人,学习会有的放矢,目标非常明确。而头脑糊涂的人,学习则无的放矢,忙于应付,非常被动,或称为“应试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新事物,只要抓住了机会,调整好心态,在哪里都可以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怎样才能学以致用,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高考目的

很多人都没搞清楚这个问题。

难道你是随大流因为你身边的人都在学习参加高考所以你也要参加高考吗?

不是的,会有这样想法的人说明他们还没有想清楚生活是为了什么,这样想法的人在生活中也是碌碌无为的。

你自己看看身边的成功人士,那一个不是在高考之前就想清楚了自己高考希望考到什么学校,想学什么专业,想在大学参加什么样的社团,是否要继续深造考研,这些人都有这样的共性,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朝着那个目标往前走。

我们大多是普通人,一般的小康之家。毕竟你去面试工作的时候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学历。你不用说什么能力,你的学历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你的能力,除非你是有什么摆得上台面的能力,或者你的某一项技能能达到行业的顶端水平,不要用那些极端的成功例子来掩饰你的不努力。韩寒是没有上过大学,他也是成功了,但是你的写作水平有他高吗,他熬夜写作的时候、你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迷茫的时候你看到了吗,他背后肯定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我们也不是韩寒,我们就按照大众的路子,踏踏实实参加高考就可以了。

参加高考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是他是走向成功最简单的路线,我们普通人就按照普通人的路线走,高考就是给自己考的,希望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三)上不上大学的区别

大家嘴上说上不上大学没什么区别。

不上也罢,但是不会没有差别的。说没差距那是骗人的,大学里的老师、同学和各种活动,让一个很平凡的同学都会有所收获。

其实上大学是进入一种氛围,曾经的一位老师说上学就是自己能力的提高的过程,就相当于游戏里的练级,大多数时候是靠自己打怪升级的。

但是不代表死学就会有发展,有的同学重来不会上课考试成绩而不是特好,但是就是跟考试的老师关系好,照样得高分拿奖学金,相反有的同学天天学习,但是分数也不是很高,所以大学里也学会了换种思维方式做一件事结果有时会不一样。

大学也是一个练为人处世的地方,积累人脉的地方。也是一个人积累人生知识的时候,上大学多读书学的知识,对以后一个人的发展或多或少会有影响的。就是什么也不学的大学生,他也会比没上过大学的人思考方式会有所不同的。

而不上大学的,不是说很差距很大,但是一定会在思维和办事上有所不同的。

但是个体差异性很大,有的人情商高,人际交往很厉害,交代的事情也会处理很好,私下里还会报夜校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来增进自己的内涵,要是没上大学的人,是这种类型的话,上不上大学,他都会成功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会为此努力,为此拼搏。比尔盖茨也没上完大学,但是同样成功了,虽然他成功跟他父母有点关系,但是他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

说这么多,我个人觉得,上了大学就跟不上的不一样,虽然也有负面的那种例子,但是毕竟是少数。而且中国对大学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需求了,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改成十二年,说明了,我国正在像发达国家看齐,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在日本,连家庭主妇都是初中学历,想想中国还有那么多人没出过山沟,不识字,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大学也会像国外一样,变成一个必需品,并不是说真是缺大学生,还是想提高全民素质,再给优秀的人平台,让他们发展。大学已经变成一个门槛了,是一个基本要求了,研究生都满地都是,如果再不是大学毕业,其实要不是特有能力,想升职到什么重要职位挺难的。

总之,无论上不上大学,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四)上好坏大学的区别

985/211毕业了一般去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上班,虽然工资高,但是当地物价、房价高,

二本、三本毕业去普通地级市或者县城或者乡镇上班,虽然工资低,但是当地物价、房价低。

两种情况下,工资减去买房剩的钱差不多的。

而且985的去普通地级市或者县城上班,工资照样低。985/211毕业了去普通地级市或者县城或者乡镇上班,看见工资低觉得好大学白读了就错了,谁叫你去小城市的啊。

如果二本、三本毕业去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上班,工资低,而且当地物价、房价高,觉得都是大学不好造成的就错了,是因为去错了城市。

综上所述,读好或者差大学都是做最基层的普通职工的话,只是待的城市不同,实际生活水平差不多的。决定谁最终过得好不好的是家庭条件和自己在工作以后的发展(是否升职加薪)。

(五)成绩与健康的取舍

成绩与身体健康哪个更重要,家长的答案是肯定的。

成绩与心理健康哪个更重要,恐怕更多的家长仍会关注成绩和分数,忧虑孩子能不能在同伴的竟争中胜出,能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立足,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接受事物能力,是非标准判断能力致使孩子心理上产生障碍,表现出一些不良举动。

学生出现问题,与家庭教育直接相关,有学生家长教育简单、粗暴,成绩好了,有求必应,成绩差了,一顿暴打,甚至有时父母意见不统一,当着孩子面,父亲打、母亲护,导致孩子听不进别人劝告,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

有学生父母忙于生意,很少与孩子交流,唯一的交流就是要钱与给钱(学生几个月不回家,父母与孩子无任何沟通方式,也无电话联系),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产生了自卑、内向性格(即使是一句常规批评都无法接受,很长时间只要想到批评一事,全身抖动不止),看到别的同学有父母疼爱,心理极不平衡,导致无法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我想告诉所有家长,给孩子太大压力,往往适得其反。

【不是所有的花儿都在春天绽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人才。


六、成绩从来不是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依据

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部分,凭什么就要单单用成绩的好坏来评论这个人人品、素质的好坏?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所谓素质教育,应该是更注重培养一个人正确的三观、法律道德规则意识。

当学校、老师、家长只对成绩的无条件重视,对于所谓“好学生”的无原则的保护、娇惯,才导致越来越多的高智商低素质的流氓出现!

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些高学历的低素质人群就去一味的否定高学历人群。也不能因为低学历就去否定一个人的素质品德。

学历和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虽然是成正比例的,但并不完全是对等的关系。

网上有一句段子是这样说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而在这荒诞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应试教育、分数至上,逼出了多少心理畸形的考试机器?”

为什么孩子要抄?为什么他们要用一个个谎去圆另一个谎?为什么即使是撒谎、欺骗、抄袭,即使闹了那么大,他们还始终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或许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父母打骂,害怕他们失望,害怕被嘲笑看不起,因为他们知道:大众的心中,永远都是分数至上!

试想,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那么高的要求,不要逼他们逼得那么紧,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去抄,面不改色的去撒谎欺骗,只为了个虚假的成绩吗?

我想不会吧?

合格的父母从来不会单凭孩子的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好坏,而是应该更注重三观、道德的培养。

培养出一个考试机器并不难,伟大的父母永远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个三观正确的好人。


七、什么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求知欲,但有一项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

究竟是什么抹杀了对学习的兴趣呢?

网上曾发布过《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普遍睡眠不足7小时。相当于法国的3倍,日本的4倍,韩国的6倍。

虽然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减轻学生负担,甚至在今年提出对课外辅导市场进行规范。

但这些从来没有真正带给孩子轻松,因为家长们都明白初高中这几年的关键性,即使没有了课外辅导,也一定会通过别的方法,对孩子的学习紧抓不放。

这样的重负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厌烦,学业重俨然是造成孩子排斥学习的一个因素,但事实上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项针对来自6个国家、超过1.3万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儿童在学习动机方面,40%~50%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对他们父母基因的遗传。

孩子不爱学习背后,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提到遗传因素,并不是说家长要对孩子不爱学习的现实表示认命,而是希望做父母的能够看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放下攀比。

常常会听到家长抱怨:

“我家孩子怎么就不能像谁谁谁那么用心、那么上进!”

是的,每个孩子都不会一样,平行去比较只会让家长更烦恼,孩子也会很不舒服。

在遗传因素之外,孩子的发育状况也影响着对学习的态度,比如说感觉系统发育不良造成的注意力问题、情绪问题、读写困难,视听觉问题等。

都可能造成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挫败感,以至于不喜欢学习,还有多动症、抽动症或者自闭倾向等,这些都需要家长格外关注。

曾经有位家长反映孩子每个周末留的家庭作业都写不完,别的孩子认真写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可是他总是磨磨蹭蹭完不成。后来做了学能测试,发现孩子原来存在读写困难。

另外因为情绪问题而不能投入学习的案例也很常见,孩子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多思多虑,反复洗手或咬指甲,甚至感觉活着都没意思了。

我们知道焦虑、抑郁、强迫都会消耗大量精力,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身体各个系统的运转,记忆力、注意力及判断力都会被削弱。

我曾遇到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想那么多,也不会太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认为心情不好算不了大事,实际上负面情绪的危害并不亚于身体疾病。

负面情绪会消耗了孩子学习的力气,即使他也想学好,但是力不从心,行为上就会表现的不尽人意。

明明从小就非常聪明,除了父母之外,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对他寄予厚望,盼着孩子将来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明明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从初一开始学习不够积极,还有点迷恋网络,到了初二直接想退学了。

其实明明对学习非常看重,但是他说承受不了家人的期待,当然哪个家庭对孩子没有期待呢?

这并不是问题所在,在后来的咨询中,明明讲到初中的课程有点难,加上在班级上排名比小学时落后很多,老师也不太关注自己,感觉非常失落。

青春期是自我发展的一个敏感时期,会面临很多内心期待与现实的冲突,如果这个冲突没有及时的化解,就会转化成各种问题,厌学也是内心冲突的产物。

学业太重以及不同成长阶段的挑战都可能影响到孩子内心的稳定性,造成不能很好的投入学习。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家长的情绪,现在可以说全民都对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十分关注,很多做父母的常处于焦虑的状态。

因为对孩子有期待,可能不由自主的去催促,甚至斥责,孩子往往并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不喜欢被逼迫学习的那种感觉。

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我们的大脑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孩子长期感受父母的焦虑情绪,就会耗费很多心力,影响到学习状态。

除了家长的情绪可能导致孩子厌学以外,家长的态度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表现,这里涉及到两个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功能抑制和投射性认同。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信任,比如说认为孩子不能管理好自己,贪玩,不能独立的安排好学习,离了大人根本不行。

孩子的潜意识为了迎合父母,本来自然逐渐形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被抑制,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认同。

有很多孩子会怨恨父母对自己的控制,但无论父母怎样,孩子的潜意识都会不由自己的去迎合,最后,变成了父母嘴里经常唠叨的那个样子,这也说明父母对于孩子影响之巨大。

心中既要认同父母,又想发展自我,在这两者存在冲突时,势必会带来问题。


八、“心性”才是成功的关键

很多人会发现,以前学校里面成绩数一数二的,不一定现在在同学里过得名列前茅;当时班上的后进生,也并不一定就混得一地鸡毛。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了他飞得远不远。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不是成绩,而是心性。

(一)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好成绩

什么是心性呢? 《孟子·尽心上》中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陆九渊说:“心即理也”,“心性不异,即心即性。”

心,指所谓天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知性,指认识所谓天赋给人的本性,即仁义礼智“四端”。所以心性合在一起,就是性格,就是品德,就是修养,就是人格。

现代社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聚焦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心性的培养。有了高分数、好成绩被就看作好孩子。

国学大师南怀瑾有一个师大毕业的学生。一天学生来看他,南怀瑾问道:“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学生说:“老师!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考试啊!”这句话讲得很沉痛,南怀瑾与学生只好相对苦笑。

南怀瑾不禁痛心疾首地感叹说:“读书人根本上要把品德修好,这是公认的目的。可是近几年来,跟着西方文化转,大家体会到的生活就是现实,不外物质。教育的目标也因而移转,完全忽略了心性的修养。”

教育方向出了问题,自然就容易结出畸形的果子。去年有一则新闻曾引发公众的热议。由武汉飞往巴黎的航班已停止办理登机后,武汉某名牌大学的一名女博士到达值机柜台,要求办理乘机手续。柜台值机员解释过了值机时间,并建议其改签或退票,但女博士反问“我就迟到五分钟怎么了?”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女博士情绪失控,突然冲进柜台,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的打了一巴掌,接着又朝正脸部打了一巴掌。后来女博士不仅被拘留,还被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单。

在学历上,女博士是毫无疑问的“高端”人才,但在德行上,这样的精英又与市井无赖何异?

所以说,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是否是个被人尊敬的人,不是高分和高学历,而是高尚的心性。

(二)心性,是成功的关键

曾有一位培训机构的校长做过一个研究,在学校里那些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长大后大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甚至还有一些至今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俞敏洪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从小就让我学会两样东西,一是勤劳勇敢,二是乐于助人”。

考上北大后,俞敏洪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风雨无阻干了四年。所以他的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

毕业十年后,1995年的新东方正在快速发展,急需大批优秀的人才,俞敏洪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同学们。为了“诱惑”他们回国,俞敏洪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挥金如土,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

同学们回来了,但是给了他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喝粥。”

而正是这些同学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俞敏洪长得不帅,其貌不扬,甚至有人说他“土气”十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把留洋的同学们吸引回来一同创业,最后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大佬级人物,靠的就是高尚的心性。

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么心性则是一生的盔甲。

(三)提升心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人认为心性是天生的,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心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而改变的。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湖。”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这些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

假如一位母亲性格十分暴躁而且十分挑剔,不容许孩子出一点错误,如果孩子犯一丁点错,她便大发脾气,对孩子责骂不断,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自然慢慢也形成了暴虐的性格。

一个人良好的心性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所以,当孩子拥有了良好心性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

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

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

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

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

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如果父母能亲身向孩子垂范,让孩子养成好学、知耻、上进、勤俭、守分、有恒等高贵的心性,你还用担心未来孩子会惧怕任何风浪吗?


九、关于好老师

今天上午,咱睡眠心理中心,一对父母带着他们的儿子,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来访,小家伙长得非常帅,也非常聪明,常在我话音未落,他已有了答案,而且答案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视角,相信他的智力水平超常。

但他的语文成绩通常不及格,作业很潦草,老师几乎每天向孩子父母投诉抱怨,让这对父母非常苦恼。

我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好好做作业?那么聪明,成绩却不及格?

孩子回答道: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我上课的时候总是想他们吵架的事,不能专心听讲,老师就批评我,有时候还打我,我就非常愤怒,很讨厌老师,所以就不想学她的课,想气她。

教育是神圣的精神事业,师生关系本应是最纯粹、最具精神性的关系。

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活跃的学者,靠他们去影响学生,而体制优劣的标准就在于能否吸引和保护这样的学者。

罗素说: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

针对今日的情况,我要补充一句: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

学生是办学校的理由之所在,学校和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爱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职业素质,一个人倘若没有博大的父母本能,能够真心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就不该当老师。

教师当然应该是知识分子,也就是说,一个热爱智力生活的人。

只要他是这样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会产生一种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

可是,在我们今日的教师队伍里,知识分子何其少!

回想上学的经历,给我们留下最深刻记忆的老师,一定首先是有人情味、有爱心的,能和学生特别亲切地相处的。

做教师的第一条要求就是爱学生,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对学生有一种像对自己孩子的那种感情。

这个东西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特别本能的东西。

现在我们也说教师对学生应该怎样,仿佛是一个外在的要求,其实这本来应该是做教师的一种内心状态,有这个状态的人是最适合当教师的。

这是第一条,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更进一步要求,教师还应该有人格魅力,他本身有高贵的灵魂和活泼的智力生活,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这样的人,他自然会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这是比知识的传授重要得多的。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是,热爱智力生活,热爱知识,有学习、思考、钻研的习惯,亦即具备良好的智力品质。

二是,爱学生,拥有广博的“父母本能”,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能把学生的进步感受为自己的重大人生成就并为之欣喜。

这样的老师,因为第一点,学生敬佩他;因为第二点,学生喜欢他。

老师好不好,学生最清楚,一个受学生敬佩和喜欢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

应试体制的硬指标具有迫使教师和学生就范的巨大威力,但是,任何体制都不可能把个人的相对自由完全扼杀掉。

同样的体制下,是积极贯彻并以此为己牟利,还是认清并力争减轻其弊端,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我认为,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在于:

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应试。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

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这样做的教师在现行体制中很可能会吃力不讨好。

没有办法,许多时候我们只能凭良心做事,不计个人得失。

要有一个信念:良心的评判高于体制的评判。

强调兴趣在教育中的意义,绝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

相反,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自己是充满求知兴趣的人,并且善于对学生的兴趣差异予以同情的观察,发现隐藏在其后的能力,真正因材施教。

教材也必须改革,提高其智力活动的含量,使之真正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比如说,哲学教材就不能只是一些教条,而应该能真正启迪学生爱智慧。

相比之下,靠重复灌输和强迫记忆标准答案奏效的应试教育真是太偷懒也太省力了。

当然,同时也无比辛苦,因为这是一种低水平的简单繁重劳动,教师自己从中也品尝不到丝毫智力乐趣,辛苦成了百分之百的折磨。

               

体制的改革非一日之功,我们不能坐等其成。

我们应看到,即使在现行体制下,老师和家长仍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小环境,把大环境对他们的危害缩小到最低程度。

当然,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站得足够高,对于现行体制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理念有正确的理解。

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多了,不但其学生和孩子受益,而且本身就能成为促进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

说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现行教育的弊病有目共睹,有什么理由继续忍受?


十、关注素质教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教育是最落后的领域,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它的所作所为正是教育的反面。

改变无疑是艰难的,牵涉到体制、教师、教材各个方面。

但是,前提是澄清教育的理念,弄清楚一个问题:教育究竟何为?

真正可惊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

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义务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教育之为教育。

也许,我们还来得及!

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

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将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应试体制实际上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逼入了一个赌局,一边是应试教育,另一边是素质教育,看你把赌注下在哪一边。

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把赌注完全押在了应试教育上,竭尽全力成为赢家。

在我看来,这样做的风险其实更大,如果赢了,不过是升学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输了,就输得尽光。

相反,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适当兼顾应试,即使最后在升学上遭遇一点挫折,素质上的收获却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发生作用。

所以,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作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

应试体制的弊端有目共睹,业已引起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但积重难返,改革之路艰难而漫长。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把主要力气花在素质教育上,向应试教育争自由,能争到多少是多少,在应试体制面前保护孩子,能保护一个是一个,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一种责任。

在一切战争中,保存和发展有生力量是一个基本原则,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战中也是如此。

可以确信,抗争者的队伍壮大了,两种教育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应试体制要不变也难了。

现在它既然已经失人心,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它也失天下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丁俊贵

2018年10月30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试写沁园春词牌,有点生坳,还请诸大神赐教 时值仲秋,联合利华,周年庆咏。 望神州大地,百舸竞逐;风驰电掣,物...
    卿公子的小酒馆阅读 898评论 10 3
  • 突然之间,印入眼帘!在小区里看到了几株正在怒放的杏花和桃花。有浅中带绿的,有红的像霞的,有粉的想云彩的,还有...
    豆言瑶语阅读 887评论 1 4
  • 今天一如既往地延续昨日的繁忙,一天下来甚是疲惫。下班后照着惯例开车去接老婆下班。 下了车,只见老婆大人远远走来,提...
    经典_cj阅读 261评论 12 7
  • 青州,远古青帝的故乡和封禅之地,一个充满生机,和平宁静之州。如今已不再如以往一样在青州的一个边陲小镇附近,有座...
    尘随风扬阅读 26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