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上一章提到了创造与格律,这一章的内容是创造和模仿之间的关系。艺术上的模仿都需要技巧,模仿要有一个传达的作用。就是你眼里看见的心里感受到的是要能够被表达出来的,而且这个表达要和你心里的感受一样。你看见一个可爱的小狗,可你画出来的狗并不像你看见的一样可爱,这就是没有技巧的模仿。而如果我们想要精确的把我们的感受用一种艺术行为来表达出来,那就需要练习。练习这一门艺术所需要的筋肉技巧。
模仿还需要有媒介。你要能知道你所学的这一门艺术的相关的信息,就像建筑家在设计时必须要知道的就是几何和力学,怎么样建造最稳固。最显著的是诗人,要知道所有关于文学的基础,他才能够运用这些字创作诗文。这一门艺术,就应该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
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们,少年时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模仿。艺术是要在模仿的前提上,又归于创造。艺术家们要有诗人般的妙悟,又要有匠人般的手腕。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不陌生。牛顿说:“天才是长久的耐苦。”而事实上,我们在看见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的时候,大部分人就只能看见那百分之一的天分。天才当然有一部分得诸于遗传,但它不能完全解释天才。环境也对天才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作用,也有很多音乐世家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环境和遗传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但真正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力。大多的天才一定是下过苦功夫来的。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九十九的汗水”那么灵感是怎么来的呢?灵感是突如其来的,是作者意料之外的。就像一个苹果的掉落,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一样。它是不由自主的,并且是苦苦追寻得不到而会偶尔涌上心头的。从前的人以为灵感是神灵的眷顾,是上天的馈赠,但是近代心理学家将这一说法否定了,他们发现了潜意识。
潜意识就是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灵感其实是在潜意识中酝酿过后猛然涌现于意识的。因为我们在学习一个技能的时候,那些筋肉活动往往需要在潜意识酝酿一段时间后才能成熟。所以灵感其实是潜意识在工作,而意识来收获,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灵感都是突如其来的。所以我们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学校里和书本上,只要处处留心,哪里都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