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两天和儿子聊天,他突然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你说学英语到底有什么用啊?
原本我可以说出很多理由,但在那一刻我反问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他说: 因为他们班的同学都不喜欢上英语课,不仅单词要写很多遍,而且老师每天都要检查背课文,背不好的同学就要抄写5遍。可是把英语学好了又能怎么样呢,平时又用不上。
孩子的话让我有点无言以对,因为除了应试,确实没什么用。但是我从小也是这样学英语的:单词、语法、听力、阅读、作文,听说读写一样也不能落下。但从学校毕业之后,这门曾让我们苦读了十几年的语言,就这样被我们轻易丢弃了,我也不禁想问,我们学习英语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应试吗?
我们明知学习英语的方法是错的,但是却仍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直接我读到了这本书《共读英语的5年》。
这本书作者爱玛,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老师。大学时读中文系专业的她起初是一名语文老师。她不愿在公立学校“按部就班”地教授语文,希望采用体验式教学,但是却被人评价为“太创新了”,不符合传统的教育方式,于是她毅然决然辞职,去教一门她们听不懂的语言。
爱玛老师教授英语的方式不需要刻意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而是和学生们共读英文小说,通过营造特定的情景来学习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表达。孩子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热爱和理解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这本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共鸣,我常常会被爱玛老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那份纯粹的初心而感动。毕竟现在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她能以学生为中心,用学生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去教授和培养他们能力,让孩子们主动去探索和参与,积极思考和创造,体验阅读的快乐。同时她还会与学生形成共同体,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学习。
虽然我们无法复制艾玛的英语共读课,但是从这本书中,我也能感受和总结出一些日常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英语学习方法。
一、语言的学习,需要沉浸到特定环境中
一直以来,我们学习英语的方式都是以背单词,学语法为主,考试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但是这种方式很少可以让人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有人说:因为我们没有英语语境,不可能学好。
你别说,这句话还真说到了点了上了,就是因为我们一直都是在脱离语境地背单词,所以才要反复记才能记住,但是一到了具体的使用场景就又不知道了。
所以,除非孩子家长有深厚的英语功底,否则是很难去营造一个以英语为主的生活环境的。那么作为普通家长的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通过书本去实现这种语言环境。当我们把书中的故事作为一个特定场景时,我们的思维就可以沉浸在这种环境这中,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和学会这种语言。
而精典的小说是适合来创造这个场景的,因为小说这种体裁的文学形式,自带氛围感和丰富曲折的情节,让我们走进去之后,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与现实生活互无交集的另一个世界。
科幻作家乔治·马丁曾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书中人物的人生,去思考和感悟人性,就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将单词融入到场景之中进行学习,同时结合着思考、联想、迁移,也就是在教孩子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了。
二、通过阅读学习英语的一些原则
爱玛老师通过英语共读课的方法所教授的不仅是英语这种语种的相关知识,更是一种语言能力。可是我们作为普通家长,不具备老师那样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又要如何借鉴和使用她的方法呢?我觉得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蕞佳方式,从小就读书的孩子,可以更快更娴熟地掌握语言。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养成阅读中文书籍的习惯,那么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力、感受力和共情力都会有所提高,再把这些能力迁移到对英语小说的阅读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能力的读物。
在书中,爱玛老师选择《夏洛的网》这本书,对于一个起点比较低的孩子,在没有老师教授的情况下,他是连1分钟都读不进去的。
所以对于刚开始通过阅读学习英语的孩子,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内容入手。即使是年龄大些的孩子了,也可以从读绘本开始,再慢慢提高难度。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家长不擅长英语,又如何帮助孩子呢?我觉得有两种方法,一是找专业机构去报共读英文小说的课,虽然比不上爱玛老师的课程专业,但是相比于目前Y试教育体制下对于英语的教授方式,已经是进步很多了。第二种方式就是买中英对照的书籍,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套书叫《书虫》,现在应该也还有,这套书分不同的级别,将名著改编为学生能看懂的版本,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生来读。
再有,家长要摆脱功利心理,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如果说在校学习英语是为了Y试,那么阅读英文名著就是培养兴趣,提升语言能力了。所以我们就不要用传统的思维和标准去衡量阅读带给孩子的收获。不要要求他读完这本书会了多少单词,掌握了多少新知识,而是和他去讨论这本书的情节,甚至我们也可以和他共同学习英语,一起思考探讨这本书中的内容和情节。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乐于分享和表达的,只是在他们的生活中,缺少那个肯认真倾听他们心声的人。如果阅读这件事可以提供一个这样的契机,这要比阅读本身更有意义。
三、教育是目的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引领孩子成为自己
这本书虽然是爱玛老师在五年中与学生共读的经历,但是她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也给了我深刻的启发,爱玛老师的教育理念,其实是可以应用在任何学习场景之中的。
她说,我们所培养的不是会说英语的机器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善于思考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够到达这种目标的道路有很多条,英语是其中的一条。
那么我们呢,我们并不想培养一个只会考高分的孩子,而是想要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创造力,拥有好的品德,将来先能自食其力,如果有余力再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普通人。
在这个追求“快速”的社会里,我们总是什么都想速成。只是有些事情真的急不得,比如好好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看他究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就如同书中的这句话,教育在本质上更接近农业,你和我有自己的习性,需要合宜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我们需要了解作物,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生长环境。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老师,也适用于每一位父母。愿我们都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孩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