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小板凳,坐在老家院里的凉棚下,通透的风从四面八方赶来,酷暑难耐的时候,老家给了我一片清凉。
回趟老家心情都是雀跃的。没有什么比回老家更值得我感兴趣。跟着父母回家,那就更完美了。一路的风景都是陪衬,遥相呼应的是车窗外的绿荫儿和层层叠叠的热浪,这也并不能阻挡我回去的热情。离家越近的时候,越觉周遭万物可爱。
熟悉的乡道,熟悉的庄稼田野,熟悉的房舍居民点,直到看见最熟悉的那个院落,一颗心便有了安放之处。
许久未归,积尘不少。爸妈总是要先洒扫除尘,凉棚下鸽子粪便一地,房檐上鸽群不知安了几个家,老老少少大大小小,俨然成了看家护院的主儿。少不了叽叽喳喳的鸟鸣,抬眼望去,只见一群麻雀在房顶上商量着什么,热闹的很,此起彼伏,使得原本的安静一下子变成了喧嚣,许是忘记了我们才是院子的主人吧。它们在我头顶上方的横木上来来回回,飞起落下,踱着碎步,这高高低低的鸣叫使得我手机里放的大提琴协奏曲有点黯淡了。侄子说“我们家就像一个天然乐园啊,怎么会有这么多鸟儿呢……”
母亲开了一分地的小菜园,在放弃与拯救间徘徊,菜园里的植物全都听天由命,偶尔的拯救也在一个月后回家时。然而它们总是不辜负人的期望。你看,玉米都长了两米多高,和老房子差不多比肩了。粗壮的样子根本不像无人照看,反而自力更生的更得劲。一棵玉米上竟要结三四个玉米棒子,似乎用尽力气生长,剩下的全靠天意。这长在小菜地周围的玉米兵们,正好形成了天然栅栏,将一片绿地围的严严实实。攀附玉米生长的自然是爬藤豆角了,多久不见了,它已用索索调调的豆角倾泻它们的欢迎,母亲不由得感叹,怎么这么能长啊。我心想,它们不好好长的话,这次就该被拔了呀。小菜地虽小,但物种丰富。东边埂上有两棵无花果是舅舅移栽的,枝繁叶茂,就是还没结果,令人好奇。还有几棵孱弱的小牡丹,小月季,有的是我从花盆里移栽的,有的是父母打后门外的牡丹遗株散落的小苗里挑选的,原来那两大棵红白牡丹,已被父亲无偿赠送给了村委会装扮院子。如今,想看牡丹回家是没有的了。玉米围起来的四四方方的小菜地,有蔬菜的朴实,也有花朵的诗意。西北角几棵萱草花,不知是哪只鸽子或喜鹊衔来的种子,自顾自的开着橙黄的花朵,一朵又一朵,根本不在意有没有人欣赏它。菜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了一茬,如今已经长了菜苔,韭菜花正在努力绽放,母亲来一次种一次萝卜,于是高的高,矮的矮,萝卜高高低低,有的开了紫花,有的才刚刚破土。小葱是最茁壮的,去年到今年,一直在生长,一根根的挺拔身姿,小园子便有了味道。最不易种植的是母亲念想的紫苏,每次都种,每次都是我们走了嫩苗出土就被鸟儿啄食了,这次来只剩孤零零的一棵,稀零光浪的几片叶子,还有九层塔,俗名地花椒,也早早的遭了殃。上次回老家,母亲想了办法,和孩子们找了几件我小时候的旧衣服,扎了一个孩童般的稻草人。粉嫩的裙子,粉嫩的帽子,这些衣帽让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往事。
无人照看的小院,自生自灭是常态。但自由自在也是必然,这让我想起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而我们家小院里的一切也是自由的。只是相较而言,更多了几分空落与荒芜。父亲回来先要通通雨槽。到处忙着找沙子,填补房顶个别漏雨的地方。母亲在铲韭菜,浓郁的辛辣味儿扑鼻而来,小孩子们跟着拔萝卜,小家伙们因为大院子里可以自由撒欢,也爱上了回老家。小菜园的另一面,曾经老房子的老家具,在尘埃里静默着,每一件都有故事。当你静静的看着它们时,它们也静静的看着你。不说话,但往事都在心头。锯子,小推车,水缸,烂沙发,老罐,爷爷的纺车,高凳,风车,席子,梯子……每一件老物什,都在岁月的尘埃里慢慢隐退,慢慢失去价值,如同我们失去的亲人,从眼前到天边,亲人永远留在怀念里,但老物什们依然躺着院落一角,随时光老去。
一场雨,就让院子里生了绿苔,几从狗尾巴草更加茂盛,中间夹着鼠尾草,自然的状态更随性。屋子里因为门窗紧闭,总有股霉味儿,是空气不流通的缘故。浇地,除草,摘菜……父母在暂回小院的几个小时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回归。找到了身为农人最顺手的事儿,也找到了久违的身心愉悦……仿佛回老家,空气都是甜的,有谷穗成熟的味道,有曾经丰收的热望,也有自由自在的小时光……
门前的桃树被砍了,枣树被修剪了,枣儿们密密匝匝挤在枝头,没有对白,只等秋天。一条道上,大多数锁着的院门,偶尔开的几家,只剩留守老人。村子空了,静了,于是,小院时光,也渐渐的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