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四个字:敬畏知识,其实更尊敬每一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一线老师!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们已有数年的教龄,但每一堂课都是现场直播,直播就有失误,这,在所难免。
我们老师的学识不是不丰厚,只是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昭示下翻转自己的课堂。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鲜活!
文科教学应该怎样突破琐碎的讲析?这就需要为师者在深挖教材的过程中提炼教材中的大概念,“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我们要敢于整合教材资源,找出知识间的共性和规律。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编排组织单元课文,我们要挖掘单元中的核心知识点,敢于打通教材阶段,设计大概念统领下的文本整合体系。
在九上第三单元的古文教学中,我们抓住“内在情志通过外在手段来表达”这一大概念,详细品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内在情志,让学生结合《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金陵人”等敏感信息,师生在对文本背景知识的梳理中,真正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在明亡后避居山中笔端流露的故国之思。在九年教学的资源整合中,迁移比较八年级的《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寻找不论是拿着《洞庭晚景图》借写岳阳楼的范仲淹,还是真正踏山涉水的欧阳修、苏轼、柳宗元,他们均通过外在的所至、所见、所闻、所感,或隐性或显性地表达自己内在的情志。由这样一个大概念来打通文言文选本的妙处,从而指导学生梳理文本,夯实基础,从而指导学生自己的山水片段写作,抒发自己的山水情结。
在凸显语文课程核心知识的大概念中,让学生能看到知识和世界的某种联系,在真实情境中学以致用。在单元核心任务的搭建中与学时具体任务相整合,一起构建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群。比如在朗读、梳理文言文语言现象和讨论反思等语用环境中让知识得到整合和迁移。
在敬畏中打造彼此,让我们变得更睿智,让我们所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