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已经年薪百万,你还在抢两块钱的红包

图片发自/夏唯熙

毕业这些年,越发深入地感受到,昔日站在同一起点的同窗同学,如今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人发展迅速,有人仍然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你可能常常感到错愕,为什么当年和你一起逃课、吃泡面、开着宿舍卧谈会的同窗同学,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这些抛下别人往前跑的人,和被别人甩在后头的那些人,差距究竟在哪里呢?也许今天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 01 /

毕业十年后,我建议你去参加一次同学聚会。

因为一次偶然的聚会,不久前,我获悉了部分高中同学的现状。一个同学,得过白血病,后来康复了。一个同学,成为了售楼顾问,每天坚持在群里发着二手房的信息。有个男同学,回到老家小镇开了一家小超市,艰难抚养着两个孩子。

当然,更多同学的人生是向上的。

有同学去了华为,做到了21级专家;有几位同学进了高校,成为了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有同学做了投行的管理层,年薪数百万。最传奇的,是同届的一位女同学,她自主创业,不过十来年,现在资产已达数千万。

人生最大的落差,大概就是,才十几年时间,同学突然成为遥不可及的那种人吧。我们还在为抢到两块钱的微信红包欣喜,他们竟然已经年薪百万,成为了富豪。

/ 02 /

你可能永远都想不到,十年后,同学会变成什么样。

读大学的时候,市场营销学老师反复讲过一个案例。

1990年,李盛考取了中南工业大学,和同宿舍的刘立荣成为好友。

毕业后,两位好友停薪留职,一起被广州小霸王公司聘为技术员。李盛的专业能力强,但恃才傲物;刘立荣天赋稍逊,却工作细心,经常主动加班,受领导器重,很快被提拔。

此后,因为一次工作的严重失误,李盛选择离开小霸王公司,刘立荣却不断升职。

2002年,李盛与刘立荣在虎门相遇。刘立荣邀请李盛入伙创办新公司,但被拒绝。不久,刘立荣创建了金立通讯有限公司。

十年过去,李盛仍只是一个技术员,抽着7元钱一包的红双喜香烟。刘立荣却贵为金立集团总裁,开着奔驰600轿车,成为亿万富翁。

/ 03 /

为什么毕业才几年,同学间的差距已经明显拉开?

为什么,一些在学校毫不起眼的人,他们几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多数同学望尘莫及?

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很有意思。

它说,所谓同学间的差距,并非毕业后才出现,其实从进大学开始,就已经存在。

一种差距,是个人的家庭背景、外在形象;

另一种差距,是个人的价值观、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情商高低,冒险精神。

很多人有个错觉,以为一个班上的同学,就是能力相当层次相当的人,其实大有谬误。你们在一个班级,只能说明高考分数相近,又偶然填报了同一所大学。

同学间的差距,在学校里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毕业后,差距就会可怕的出现。

所以,有些人能够领跑,有些人被抛下。

/ 04 /

另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性格与格局。

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否容忍自己过一种稳定却平庸的生活。

毕业后,有的同学习惯于随波逐流、缺乏奋斗的激情,他们追求的是混日子。

有的同学有毅力、愿吃苦、情商高,他们愿意继续学习,愿意追赶趋势,积极积累人脉和机会,短短几年间,他们就能实现自我的大爆发。

就像我那位在投行工作年薪百万的同学,他一直读到了博士,奋力进入了这些年炙手可热的金融行业,踏踏实实,迅速被提拔。

为什么同学拥有了你望尘莫及的成功?

是因为他们实现了“指数型成长”。是因为他们摆脱了普通化的生活模式,实现了加速奔跑,所以才能遥遥领先。而“指数型成长”,最青睐性格和格局都非同寻常的人。

性格决定了差距,格局决定了结局。

/ 05 /

这世上没有凭白无故的横空出世。

当天资平庸的你,又选择了最舒服的那条路,你和同学间的差距,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多数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从来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为什么别人总能比你成功?迅速成为了你只能仰望的那种人?

你有没有去对比过,他是不是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比你更具备成功的激情和基因?

所以,你应该感激每个毕业后比你成功的同学,因为他告诉了这样的常识:你被抛下,并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愿意。

所谓“同学突然暴富了”,从来都只是一种错觉。只有知晓成功要领,紧跟趋势,用10000个小时的努力,你才能过上同学那种燃的人生。

同学已经年薪百万,你还在抢两块钱的微信红包,这样的人生不值得过。

愿你能迅速逆袭,赢在下一个十年。


#碎碎念#

001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从来不是一天形成的。

002 能够领跑的人,往往都有你想不到的过人之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