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总招呼我坐下,一边说话,打桌下掏出一根香点燃,插入香插推到我面前。他嘴里没停,手上也没停,继续利索的烧水,泡茶,给我倒上。
我知道他动作麻利行云流水,极具观赏性,但这次我的注意力全在面前的这个香插上。
黄铜质感,狭长,钓鱼翁端坐孤舟一端,手里的钓鱼竿虚空伸出去,末端的香星星点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行,熏香在末端寥寥,随风飘散,旁边茶香扑鼻,不能更搭了。
在茶文化这件事上,周边和延展只是在诗词歌赋里挖掘无穷无尽,永远都会有新的惊喜。
起初我是不懂的,喝个茶而已,犯得着大费周章的吗。有些因着无知无法回答的问题,仅是交给年龄就自然会有答案。当对效率和实用的需求渐渐优先级没那么高的时候,对空间,留白以及如何度过就有了新的需求。
喝茶喝的不是茶,是比喝茶更优雅从容的时间,如果在这中间嵌入的不只是喝本身的实用性,还有让交流更有承接,让手上有些动作,单纯的语言交流再配上推杯换盏的互动,交流就变的立体有层次,这一顿的记忆点自然就来了。
如果完成这一切的茶具和动作更有质感更优雅,那就不只是完成,而是完美,变成一种享受。
香插已经不算短,但也不宜过长,毕竟既是香插也是摆件还要承担接住香灰的功能性,所以配搭的香需要细长,长度刚好吻合。于是,卖香插就不只是卖一个香插,而是卖此后所有配套的香。这就是产品的智慧。
但好的产品自然有人愿意为此买单。愉快的那种。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注解】
凡是真正明白“道”的规律的人,并不会用聪明巧智治理人民,而是用质朴,宽厚,真诚的对待人民。
普通人之所以难以治理,往往就是因为使用了太多技巧方法。因此,用巧智治理国家,必将会是国家的祸患;不用巧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能够懂得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也就懂得了道的规律。
总是处于领悟,遵循这个法则的状态,就是最高的德行。最高德行深不可测,遥不可及,与万物一同回归质朴的原点,最终顺应“道”的理念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