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认冲突:001承认双方的情绪。情绪是很有杀伤力的,而更有杀伤力的是不说出情绪,却让情绪裹挟着你去指责、伤害别人。因为对对方的指责,必然会引起他的自卫和反击,于是本来是情绪化的言语,变成了相互的人身攻击,关系也可能会因此破裂。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我们平时的很多沟通都是带有暴力性质的。而说出自己的情绪,却有神奇的作用,能迅速唤起对方的同理心,检讨是不是自己的言语有问题。如果你发现别人带着情绪向你发泄,可以先不要接招,而是替他说出他的感受,对方的对立态度可能很快会缓和下来。
002承认此时的冲突。要看到双方的分歧,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己的正确。
“当(引发冲突的现象)发生时,我感觉(当下的情绪),因为(我的需求、利益)对我很重要。我们可以(考虑一种可行的方案)吗?”
一开始这样程式化地说话,可能会很别扭。但我觉得这种说话方法的好处是,首先袒露自己的情绪,引发共鸣;其次说出自己的关注点;最后,表明与对方共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做出区分:作者在这里,区分了“需求”和“行动计划”。人的行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当你的行动与别人冲突时,就要找出背后的需求,看这种需求有没有什么别的满足方法。
我想举一个我和朋友和解的例子。我的一个好朋友,有一段时间,特别在乎我有没有回家看父母。因为他家和我父母家住的比较近,我父母跟他也比较熟,有些事就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他就会对我总不回父母家感到不满,经常打电话问我在哪里。一开始我还默默听着他“教训”我,次数多了,就觉得“你凭什么管我这么多,再说我又不是没有关心父母。”甚至想,大不了朋友不做了,也不能受这种气。
反思了一下之后,我意识到,我的需求是希望他尊重我处理自己家事的权利,而他的需求是想看到我有关心父母的意愿和能力。于是一次电话中,我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包括我准备做出的改进。他理解了,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想岔开这个话题。自那以后,他就很少过问我父母的事了,而我也注意更多地关心父母,我们现在相处得很好。
3.解决矛盾
001寻找其它方案:我们和家人、朋友的冲突,很多时候是要自己做出让步的,除非你决定与朋友绝交,或与家人不再来往。我们对他们的让步,正说明我们珍视这段关系。
002应对未来冲突:有的时候要未雨绸缪,既然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如把未来可能发生分歧的解决方案也讨论清楚。古语说的“亲兄弟,明算帐”就是这个道理。
003明确一致意见:对于较复杂的事情,还有必要写出来,然后双方签字确认。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界限不清,导致每个人都觉得对方欠自己的情,发生冲突时都觉得自己很委屈,而对方不近人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人们都下意识地避免冲突,追求一团和气。其实有的时候,有了冲突并不意味着关系紧张或破裂,反而是给双方一个明确各自利益和界限的机会,大家都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就会遵守,日后反而会相处融洽些,形成“有距离感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