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的艰辛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当代人都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心理压力,当今社会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初、高中生自杀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因此,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们也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反应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有来自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1.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为孩子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困难,致使孩子怕吃苦,缺乏抗挫能力,适应能力极差,依赖性极强。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学习实行”高压”政策,造成孩子心里对父母的反感。再有家庭矛盾,父母争吵也给孩子心里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激情掌握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子女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方面,教育思想的片面,教育方法的不当,校园欺凌,也是导致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加深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更执着于自我的片面思想看问题,容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产生逆反心理。为保证孩子健康,我应该首先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作为家长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孩子的基本需求,正确引导孩子,不攀比、不自卑。
安全需要方面:当前影响中学生安全成长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二是,青春期的问题。三是,学习问题。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五是,父母矛盾的问题。要把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学生心理发展与学生人格培养相结合,我们必须将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教师必须把青春期中学生防范性侵害作为安全教育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特别是要对女生进行教育。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心里倾诉的机会,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爱与归属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应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做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以尊重,孩子有独立的思想意识,我们不能一味的认为小孩子不懂什么。研究表明,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孩子,表现性格开朗,团结有爱,有自信心的特征。
总之,对中学生心理教育,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是我们要时刻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