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农村基层减负情况时强调:“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但基层工作思绪万千,困难重重,让基层治理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想要破解这一难题,既要壮大基层力量,让“小马”变“大马”;也要从体制机制上为基层减负,让“大车”变“小车”。
强化基层力量,让“小马”变“大马”。“小马”拉不动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基层力量匮乏、人手不足。对此,一方面,要倾力推动力量下沉,强化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移,让基层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改革创新,确保“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到位,进一步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形成干部干事创业、力争上游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使得基层有更力量把事业做得更好、把服务做得更优,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满意。
优化权责事项,让“大车”变“小车”。“小马拉大车”为何拉不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权责不匹配,一些基层单位职权较小,缺乏足够的权限与资源来完成上级分配的大量任务。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职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由此可见,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要在明责、赋权、扩能上给予基层充分的信任与权力,实现责任与权力的科学配置,改变“事下人不下,责下权不下”的不对等关系,确保基层“接得住、办得好”。
凝聚社会合力,推动“治理增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最终都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必须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关键是要减到“实处”,减出“实效”,要不断压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空间,紧盯反弹回潮的老问题,防止隐形变异的“新马甲”。为基层减负,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方能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