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起床后,闭上你的眼睛,用心聆听:你是否满意现在的生活,你是否用尽所有的力量,你是否拼搏到感动自己?摒弃一切,你内心真实的需求是什么?或许你压根就不想这样活着。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却不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是什么。有些人明明只想过着平凡与世无争的日子,但偏偏听从社会的意见,然后去挣扎,去弄得自己头破血流。是该静下心来,聆听一下自己的内心。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一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今天我们谈论的是生活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需求,其实才是追求生活最真实的需求。
一对年轻的夫妇,白天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只有下班后两个人才有时间一起交流,然而丈夫却迷恋着游戏,几乎每天要玩到凌晨。妻子最开始觉得自己要接受丈夫的喜好,给彼此一些空间,可是越发到后面,越像洪水一样爆发,妻子会大声叫道:“每天只知道玩游戏,是我重要还是游戏重要?”
显然,妻子并没有说出自己的需求,她希望丈夫能够腾出一点时间来陪她,沟通工作和生活,亦或是有什么样的困惑想询问丈夫的建议。然而,妻子的批判或者是抱怨,得到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者是反击。
其实,不如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妻子可以说:“老公,你玩游戏玩到凌晨,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希望你能腾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和关心我。”相反地丈夫极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到这里我想到,朋友的女儿芳芳。芳芳以前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对别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她习惯于委屈自己来迎合他人。
比如在周末芳芳已经做好计划做哪些事情,同学的一个电话,她的计划便泡汤了。注意到这个情况之后,我这个朋友鼓励她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这时的芳芳表情非常的痛苦,说:“爸爸,我真的做不到,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朋友回答说,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加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不久之后,芳芳有了变化,敢于拒绝同学的邀请,说出自己的计划。朋友感到很高兴,芳芳终于能够说出心里话。当然在以后的日子里,芳芳还要学着尊重他人的需要。
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需求;倾听他人,了解别人的需求。这些是人们在沟通中最好的开端。一家三口从城里回老家过春节,春节期间,母亲提要求一家三口去郊外散步,被十岁的女儿拒绝了。但是父亲和母亲还是一起出去了。
晚上父母回到家,母亲就开始询问自己的女儿:“早上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去郊外,在城里你都很听话。今天一天我都玩得不开心,和你父亲吵了一天架。我对你有些失望......”女儿什么也没有说,但是眼泪刷刷刷开始往下掉。母亲说完便离开回自己的房间了。
后来孩子的奶奶问孩子:“能说说你今天不去郊外的原因吗?”孩子回答说:“我只是不想出门,想在家里陪妹妹玩。”
孩子不去的理由竟然如此的简单,为什么没有给孩子说自己的需求的机会?这只是千家万户中一件小小的事情,殊不知千家万户每时每刻都可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你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你不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但问你这些标准你是怎么来的,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做的,亦或者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聆听内心真实的需求是双向的,不仅要聆听自己的内心的需求,还要聆听对方的内心需求。这样我们的沟通才是一个和谐的沟通,一个乐于互助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