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某个地区,有一种古老的风俗,据说可以用来试验一对未婚夫妻是否适合一起过婚姻生活。在结婚典礼之前,新郎和新娘先被带到一片广场上,那儿已经事先安置好一棵砍倒的大树。他们要用一把两端都有把手的锯子,将这棵树的躯干锯为两段。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人愿意和对方合作的程度。如果他们之间无法协调合作,他们将彼此为对方掣肘,而终将一事无成。如果他们之一想要居功,什么事都要自己来,而另一个又甘心让开,那么他们的工作将会事倍功半。他们两人都必须积极进取,而且他们的积极进取还必须结合在一起。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合作是婚姻的首要条件。在我们这个时代,爱情或者婚姻里会有各种的困难和纷争,但这些到来时,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合作,那么爱情或婚姻是要出问题的。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缺乏合作的人很难维系好婚姻,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娇生惯养的人
在原生家庭中娇生惯养的孩子,结婚之后经常会觉得受到忽视。他们没有让自己适应社会生活。被宠惯的孩子结婚后也可能成为暴君,使他的伴侣觉得受人凌虐,觉得自己是在牢笼里,并开始反抗。当两个娇生惯养的人碰在一起时,一定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他们两个人都会要求对方关心自己、注意自己,可是两人都不会觉得满意。
第二类:过高的爱情理想的人
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觉得没有人能配得上他们。阿德勒强调的“过高”并不是指个人的自身条件,而是指男女平等关系。如果一个女人意识到男性在这个社会有很多好处,她内心深处会产生“对男性的钦羡”从而让自己感觉不安全。如果男性在成长过程中让他产生了“较占优势的角色”的感觉,就会产生莫名的优越感,从而在对待女性上不会真正做到平等。这两种状况下都会不容易合作。
第三类:把婚姻当作拯救者
爱情本身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新婚其实正是一对夫妇一起生活的开始,然而,小说的情节却描写得好像一结婚,什么事情都圆满解决了,他们的工作便大功告成了。现实生活中,也确实相当一部分人把婚姻当作一个拯救者。比如为了获取依赖而去结婚,或者为了怜悯别人而结婚,又或者为了获得一个仆役而结婚。
婚姻是一种非常高的理想,它的解决需要人们做出许多努力和创造活动,没有合作精神的人是很难负起这个重担的。爱情的种类非常繁多,要解决婚姻问题,最好依赖工作、兴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