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步的时候在听吴晓波频道,聊起去年他那篇点击量超百万的文章 :《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这让我想起我在刚出来工作的时候,也曾有过做马桶盖的想法,但是自己当时也仅是“想法”而已。这里稍为纠正一下吴老师的“马桶盖”概念:其实比较正式的应该叫“智能全自动电子坐便器”,就是集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的马桶盖。
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样产生的:大概在1995年左右,我刚出来工作不久,一班同学研究应该做些什么才有前景,我就想到了类似现在日本那种智能全自动电子坐便器,我认为这个将来需求一定会很大,一定会有前景。如果当时我真的把它当回事,认真去落实,将它作为自己的重大事项去做到极致,也许现在我们国人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日本买了,可惜,我的“想法”也仅是停留在“想法”层面而已,并没有实际的行动。
我想我的“想法”只是个想法,却没有去行动,与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家庭对我的影响是有一定影响的。这就让我想起我们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的差距,如果在西方,很多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异想天开都是很支持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家长,绝大部分都会说孩子你别发梦了,别浪费时间了,好好读书吧。别小看这个家长对梦想的态度,这对我们的一生是影响巨大的。
至于西方坚持梦想直到实现的个案,在这里就不举他们的详细事例了,只作简单的介绍:美国莱特兄弟坚持梦想发明了飞机;美国马斯克为了实现少年时的移民外星的梦创建了发射火箭的公司、有了超级高铁的IDEA那怕自己没钱,也愿意把他的想法做贡献出来,通过众筹让其他人去实现;外骨骼、让盲人看到这个世界等等发明,都和他们敢于坚持梦想并且认真对待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案例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
我思考的问题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还真的是有较大的差距,西方特别是美国非常鼓励孩子们的异常天开,并且会协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做,非常重视开发孩子的相像力。而我们中国父母呢,对于孩子的异常天开的想法打击的居多,学校喜欢遵规守纪的学生,喜欢标准答案,这是我们要极度注意的。否则我们孩子将来的竞争力是不强的,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马云的“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是,我更加喜欢和我的孩子说“梦想是要有的,关键是要有行动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