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包含的类别众多,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人物回忆性散文,每一类别的文章,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这让我们在命题时能够比较清楚地认清命题的方向和特点,从而使我们在命题时既考察学生认知水平,又能让学生进行一次真正的阅读。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可能要在命题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审读文本,真正体悟出文本的价值与精髓,将其巧化为试题。
文章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一定是有他独特的观察、体验、思想、情感需要表达,命题者必须屏蔽掉自己的急躁心理,耐心地感悟文章的情感脉络和描写对象,文章的谴词造句,充分了解文章的动人精彩之处,才能将问题的设计在文章中最有价值的地方。例如我在命六年级的周测卷时,选择了宗璞《花的话》这篇童话作为阅读题的材料。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具有童话性质的散文。文章对花儿们的神态、心理、对话描写得生动活泼,许多语言富有丰富的外延,因为作者本身的用意就是在于“以花喻人”。这篇文章可以设置测试点的地方很多,比如花的性格,文章开头留下的伏笔等,但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最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文章内容安排上的前后照应,这些是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忽略的。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本文在内容构思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严谨。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答案是:前文的“明月初上”与后文的“月儿行到中天”,是时间上的照应;前文的“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与后边的“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觉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与“都有点不好意思”,是群花思想变化方面的照应。(只要答到句子即可)这样的设计应该是可以让学生重视到文章构思上的特点,从中学到一点文章构思的经验。
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主题思想比较含蓄,有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认真揣摩。于是笔者设计的另外一题是:“当小男孩跑进园中采摘了二月兰后,花儿们为什么不再讲话,她们为什么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试想,作者可不可用花儿们齐声咒骂二月兰、小男孩结尾?为什么?” 答案是“花儿们沉默并且不好意思的原因是,她们大红大紫的艳丽外表并不受人重视,人们更喜欢的是心灵美的二月兰——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花儿们由此受到启发,觉得自己前面讲的话实在太骄傲,她们决心向二月兰学习。 如果改用花儿们咒骂二月兰和小男孩结尾,文章主旨就不明确,与作者创作意图不符。意思对即可。”笔者设计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既能思考文章的主题,又能领悟到文章应该如何表达主题,怎样结尾,而这些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处理不好的地方。(当然,这篇童话散文的主题也不宜复杂,因为它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单纯,难于把握复杂阅读材料。)
二、牢记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一命了之,拣到篮子里都是菜。
还是这份试卷,笔者在命课外阅读题时,一不留神就犯了这一大忌。在命题时笔者完全忘记了六年级的小朋友们丝毫无法体会时间流逝带来的痛苦,为了配合这一单元的朱自清的《春》,找了他的名作《匆匆》。学生们在小学时也学习过这篇文章的节选,但笔者没有仔细了解到底是哪几个段落,就轻率地命出了以下题目:“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你怎样理解其中的含义?简要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答案是:运用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突出了时间无情,生命短暂。(意思对即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流露出他心灵的矛盾,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以上答案,如果不是因为笔者看了参考资料,也肯定答不到,却将它拿来考查六年级的学生,所以最后学生们根本无从通过文章揣摩到笔者所希望写出的答案。
三、要反复推敲命制题目的措词,以免误导学生答题。
在课文《在那颗星子下》的课后思考题中,有一道题表述为“找出课文中能直接表现‘我’的心理的句子。” 这让人误认为是找正面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但教参给出的答案却是这样的语句,如“我的腿抬得格外高。”“我故意朝着林老师吹了一声口哨。”全是与动作、神态相关的语句,是通过动作、神态间接表现心理状态的描写手法。可见,问答题表述的要求“直接”表现心理的语句的表述应该是不够准确的。
四、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尽量多推敲答案的表述语言。
再以命《匆匆》的阅读题为例。例如笔者命了一道问答题,“‘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你怎样理解其中的含义?”这道问题题我给出的参考答案的表述是:运用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突出了时间无情,生命短暂。但如果改为“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和特别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时间如流水,时间飞快流逝时的无声无息,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痛苦感受和无可奈何。”这样的答案,学生动动脑筋或许能回答出来。还有一题是“简要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这道问题的参考答案是:“《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流露出他心灵的矛盾,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这样的答案学生依然很难回答得出来。在试卷批阅时,只能放宽标准,能写到“追寻时间、心灵的矛盾,执着追求”的就给分。可见参考答案的措词要相对浅显易懂才比较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
五、尊重文本,但也不能迷信文本。
铁凝的《一千张糖纸》这篇课文,无疑是一篇名家之作。其中对孩子顽皮劲的细致描写尤其生动,极富画面感。可如果仔细读一读,会发现有些情节太刻意,有为了情节而有意为之之嫌,如写表姑的大笑,如写小孩子去寻找糖纸,都是为表现表姑的欺骗是多么可耻,最后作者的总结是,小孩子是可以戏弄,但不可以欺骗。不知作者现在再来读读这篇文章,会不会有一种不同的认识。这样的文章,让小孩子读了,会认同这个结论。但这样的结论,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小孩子会不会更加任性呢?会不会性格中充满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戾气呢?笔者的疑惑没有解开。
笔者在这次四校联动的命题活动中,通过参加培训活动,提高了对有效命题的认识,强化了笔者解读文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在命题过程中的严重不足,潦草简单,罔顾学生实际,让许多试题成为了无效题,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又浪费了老师自己的时间精力。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就应该从认真命制一份有效的试题做起。
附:
一、阅读《花的话》一文,回答1——2题。
《花的话》
春天来了,几阵轻风,数番微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大地透出了嫩绿的颜色,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它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是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它们聚集在一起了。不同的红,不同的黄,以及洁白,浅紫,颜色绚丽;繁复新巧的,纤薄单弱的,式样各出新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
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叹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阳光照着,蜜蜂儿蝴蝶儿,绕着花枝上下飞舞;一片绚烂的花的颜色,真叫人眼花缭乱,忍不住赞赏生命的浓艳。花儿们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舒展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红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她们彼此学习着怎样斜倚在枝头,怎样颤动着花蕊,怎样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清雅的、浓郁的、幽甜的芳香,给世界更添几分优美。
开着开着,花儿们看惯了春天的世界,觉得也不过是如此。却渐渐地觉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
一个夜晚,明月初上,月光清幽,缓缓流进花丛深处。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
…………
盛开的玉兰也矜持地开口了。她的花朵大,显得十分凝重。颜色白,显得十分清丽,又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的神气。"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的口气是这样有把握,大家一时都想不出话来说。
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
…………
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本文在情节构思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严谨。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
2、当小男孩跑进园中采摘了二月兰后,花儿们为什么不再讲话,她们为什么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试想,作者可不可用花儿们齐声咒骂二月兰、小男孩结尾?为什么?二、阅读《匆匆》一文,回答3——5题。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922年3月28日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头涔涔②泪潸潸
4、“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你怎样理解其中的含义?
5、简要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