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评
一向非漫威科幻电影不看的我,在看完《流浪地球》之后,并没有感觉荒废了光阴,反而不禁感叹于中国科幻电影那质的飞跃。这部电影完完全全的颠覆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传统观念,让我写出了这篇文章。
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的故事背景设计。人生不过短短百年,刘慈欣豪气干云地把时间维度一下提升到2500年之外,这个需要上百代人才有望完成的家园重建计划,颇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愚公精神。这个问题解决方式,展现了在面对世界末日时,与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因而,让中国观众格外有共鸣。影评人耳尔表示:“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好莱坞科幻电影,应对世界末日的方法多是诺亚方舟式的,要么乘船逃逸,要么保留火种发射到外星。”但是《流浪地球》描述了中国人面对末日的独特态度:“对故土家园如此依恋,就算世界末日,也要携家带口,卷上铺盖,带着地球去流浪!”
强调全世界各民族通力合作,更让《流浪地球》在立意和深度上,完胜一众好莱坞科幻大片。尤其是,故事内容和上映日期都选择在大年初一这个格外强调回家和团圆的日子,可谓非常贴近中国人的情感内核,无怪乎观众纷纷表示热泪盈眶。
但是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他的缺点,我个人认为电影对于太空环境过度简化了,在我印象中电影里只出现了木星,地球和太阳这几个主要天体,水星,天王星等根本没有露过脸,甚至连小行星带都没有,可以看出导演组在这些方面是有些偷懒的。
况且我认为流浪地球计划本身的可行性就不大。地球不是一个封闭循环的小生态圈,而是一个人类都不能掌控的大生态圈。地球之所以成为地球,不是地球早就了生命,反而是生命改变了地球。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失去了太阳,也就意味着生物失去了能量来源。没有了太阳辐射,植物没有了光合作用,失温,使得绝大部分植物会一夜死光,动物失去食物来源,和严重失温也会相继死去,就连大部分细菌都将灭绝。
在这种物种大灭绝之后,人类就算勉强活下来了,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食物,几乎没有能量来源的地球?失去了植物,光合作用没有了,人类只会消耗氧气,地球的氧气量会迅速降低,人类仅靠点解水制造氧气供给,那跟我们在太空舱上有何区别?
前面说了,就连细菌都将大部分灭绝,我们千万别小看细菌,我们的吃喝拉撒都不能少了细菌的参与,细菌一旦大部分灭绝,对人类本事来说就是个大威胁,我们可能连自己的粪便都不能清理干净。退一千万步,人类真有幸熬过2500年,到达了比邻恒星,进入了轨道,地球还会是原来的地球吗?绝对不。生物大灭绝永远无法修复,生态圈不可能再重生,就算人类保留了很多物种的DNA,试图再造地球,但刚刚说了,细菌都绝大部分灭绝了,细菌如何修复,人类不可能复制整个地球生命吧。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哪天地球要走到尽头,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两点,保留文明的火种,然后我们大家一起跟地球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