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时光,是该有茶的。
一窗,一几,一茶,一书,静简的生活如此最好,我要的生活也莫过如此。
细想我与茶也是有缘的。小时候住在山里的农场里,漫山的茶园。冬天的茶树会开雪白的茶花,春天清明前后就可以采茶了,农场有专门的茶厂,茶厂里有专门的师傅负责采茶制茶。
我家是种植药材的,喝茶自然也是需要买的。但菜园边总会有些没化进茶厂的茶树,是可以自己采摘的,所以,农场的人家基本家家都会制茶,简单的过红锅杀青烘干,都是不发酵的绿茶。
采摘来的鲜叶要先清理一遍,把躲藏在里面的小虫子、碎屑清理干净。洗干净手,把茶叶摊进干净的大锅里,先用小火,山里的柴火灶好控制火候,直接用手翻炒,手要快,否则得烫着手了,边炒边用手把蔫儿了的茶叶搓成卷曲状,要把茶叶从青绿炒至墨绿,近青褐色,差不多需要两个多小时,这茶也就炒好了,茶的清香从炒茶开始便弥漫在整个院子里,诱惑着每一个爱茶的人。
清明前后嫩嫩的茶尖尖采下来就制成一等茶,称作毛尖。毛尖自然很贵,记忆里家里常喝的多是大叶子茶,俗称大脚片。少量不多的毛尖茶要么会送人,要么留待贵客上门招待用。
大人们随便去哪家串门,除了过年时候主人家是招待一碗米酒汤圆,平日里也都是一杯清茶待客。很多家里年节送亲戚朋友礼物也都会带上一包茶叶。
爸爸和奶奶他们都是各人一个大搪瓷缸子,每日早饭后抓一大把茶叶到缸子里,用烧开的滚水冲进去,盖上盖子泡着,等不及的人直接就端上,一边俯身吹开尚没沉下去的茶叶,一边滋溜喝上一小口,然后是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那表情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的心领神会。
一杯茶喝完再续,直到淡的没味再重新冲泡。不过那个时候大家都忙,一天也就泡一回茶,倒进去的开水一直泡着茶叶,等忙完坐下来喝茶时,茶已成了很浓的浓茶,那种浓茶味道较苦,喝完晚上入睡也会比较困难,但夏天放凉了的浓茶却最是解渴。
忘了我是什么时候跟着大人开始喝茶的,自己过日子以后也是一有闲暇都会想着泡壶茶喝。从绿茶到花茶,然后是铁观音,普洱。从前的生活里就是这么些茶,当你不知道还有更好的时候,你以为那些就是最好的了。
有幸在一家雅致的书院学习过一段时间的茶道,从茶文化的历史,到六大茶类的茶性与保健功效,制作工艺,鉴别与储存,到手上的冲泡技艺,对于茶的认知比从前深入了很多,于茶的偏爱也日渐狂热。从泡茶的器具,茶席,盖碗,品茗杯,到红茶白茶乌龙茶各种茶叶的收藏,某段时间极其的狂热。
一天之中除了早晨起床,别的时间稍有闲暇都恨不得要冲上一壶茶,细细的品了,方觉身心的安泰。常常自己一个人也能喝上一泡茶,现在妈妈已是我的好茶友,小妞妞也常陪着我端着小茶杯豪饮一番。
闺蜜好友们也常约着一起来我家喝茶看书,脸皮越来越厚的我,听见谁家有我没的茶叶,也会赶紧说,下次记得带一点啊。
茶渐渐成了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物,一伴,一知己。
自古及今,爱茶的人都是极多的。上至文人雅士的人生八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与茶有关的逸闻趣事也极多,不说陆羽不说赵徽宗,单说乾隆与臣子的那段对话,乾隆禅位给嘉庆后,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苏东坡的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亦是流传千古,且被后人加了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东坡爱茶有几深?”
我爱茶,不是因为文艺,也无关风雅,就是爱它的味道,醇厚的,甘爽的,清甜的,甚至是苦涩的,我都极爱。
爱一个人,初始源于她的样貌,深入便是其品格,因爱其品格,其样貌便愈加可爱,反之亦然。
对于茶自然也有这样的一番浅爱至深爱,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人生几番沉浮之后苦尽甘来,终归于平淡的人,多能从茶中品出相似的人生况味,亦能在那一方茶席的静雅里,在那一盏暖茶的恬淡中,静心,倾心。对于茶自然多了份体己的温暖的情怀。
理想中的后半生,是经营一家有茶的书屋,可以喝茶,可以看书,可以写字,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绵长的岁月,有茶在手,心是安妥的。余生愿与茶与书相伴,终老。那是清淡的幸福,亦是我要的幸福。
无戒365训练营日更千字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