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节用》第十二
本文可视作《墨子经义释诂》的缩减版。由于儒者大幅度“校改”墨子书,并形成了认知惯性。导致我们需要处处辩论、论证其错误,导致《墨子经义释诂》篇幅太长。所以顾如将《墨子经义释诂》以语句简说方式登载到这里。需要参考我们所作论证的读者,还是需要参考《墨子经义释诂》。
0208
《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足以倍之。 (大意):圣人为政,非外取,亦非内取,而应该减少对百姓的亏夺。
(注1):无,此处应参考后文,指“使之无”。是使动用法。后文:“去无用,之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注2):三辩之非乐:圣王之命也多寡之。其命愈繁,其治愈寡。节用篇则讲减少亏夺民财。合起来,即减少对百姓的干涉,则百姓自富、自安。与老子“为道日损”通义。
0209
《节用》: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芊珇不加者,去之。
(注1):芊珇:形容词。芊,形容繁;珇,类似带鱼的鱼,是纹的形象。芊珇,即繁饰。 (注2):民德不劳,此句很能说明“德”字本意:得其感受、意愿。德政即“顺虑百姓之义(非攻)”之政。此处用作感受、意愿。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第199页。
0210
《节用》: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 (大意):人口难倍,然而使人有财费、顺从民德即可倍之。
(注1):人有,是一个词。经上曰:人有治南北。然而什么是人有呢?需要参考本文前面内容,大抵包括两个方面:1、财费;2、顺从民德——民义。所以“以百姓之心为心”即老子说的德政。 (注2):注意,讲顺从民德也有两条路。一是儒家的百姓喜欢什么就由官方提供。这是施予的路子。是取利思维。荀子阐述说,这是让百姓知道利出于君,威也出于君。也即利出一孔。二是墨家的除害思维,是削减官方对百姓侵害的方法。不辨析两者,也是会走向恶的。
0211
《节用》:丈夫年二十,不敢毋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注1):此句主要考察“处”字。处家,成为家主。处字又有处置、处理意。所以经上“共处一室”。并非简单地都进入同一个房间,而是共有一个房间。先秦字义并没有分裂,不可以片面理解。
0212
《节用》:不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 (大意):不学圣人(做减法)为政,那么就需要想各种方法去增加人民。
(注1):数术,大概理解作规律、方法和操作技术即可。此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话。与现代经济学派的一个提法相同:之所以越来越需要研究和提出各种经济调控方法,正是因为对经济的干涉。
0213
《节用》:子墨子曰:“去无用,之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注1):之,趋近于。
0214
《节用》: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二十而不卷
(注1):殁二十,即二十岁之后,亦即成年之后。 (注2):爱民谨忠,君王忠于民。与孝于民通。与儒家的忠孝方向相反。 (注3):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此处是君王以忠,百姓以信,两者相连。忠信相连,在不同学派也是不同的。
0215
《节用》:凡天下群百工……使各从事其所能。
(注1):此句承接前面内容。是不废其本业,方能各尽其能。仅理解为各尽其能就不够准确。
0216
《节用》:凡足以奏给民用,诸加费不加民利则止
(注1):注意用词:“奏”。君王向百姓“奏”。而儒家只有臣民向君王“奏”。请回顾尚同篇:“上下情请为通”。并非百姓单方向君王“请”,君王亦须向百姓“请”。 (注2):节用篇是要求君王节用,而百姓为什么需要节用,节用的标准是什么?需要参考其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