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对于生活中想要的东西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比如在考试中获得的分数、想在达到减肥的目标值、在基金上赚取的利润指标、今年要完成的阅读量。我总是喜欢设定一个长期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
就拿去年经历的考研来说,我经常事无巨细地安排每天的任务,那时我恨不得把每分每秒都充分利用,我每晚都要写下第二天的具体规划,包括起床时间、每个时间段要完成的任务、一天的学习时间。
这种事无巨细的安排,给我一种安全感,让我感觉到仿佛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
01
然而,我实现了一小部分目标,但大多数都功败垂成。甚至有一段时间,晚上睡觉前,我都要检讨一下自己,究竟为何无法如期完成计划。那期间,我都是带着焦虑入睡的。
那段时间,我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中。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太笨了,速度总是那么慢(我确实做事确实比较慢(.﹒︣︿﹒︣.));当我因与朋友聊天耽误进度时,事后我又会后悔自制力差;当我烦躁不安或胡思乱想时,我讨厌自己总是注意力不集中。
我一度幻想着,一切都会按计划那样谨谨有序。然而,在现实中执行时,却是一团乱麻。那时候,我整个人经常陷入无意义的自我内耗中,那是我幸福感最差的日子。
02
步入11月后,我意识到我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所以我也对逐步对计划和目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我放下了对日计划的严格要求,我只在便签上写下上午和下午要做的事,也空出了一些缓冲时间,晚上进行补充。
后续情况得到了一些好转,我日计划的完成率开始提升了,但直到考研结束,我也从来没有能完成一次周计划和月计划。
幸亏我虽然平时很丧,但总体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虽然每天的任务和目标都无法完成,但我还总归还会安慰自己:每天都坚持学习了,会有一些进步的。
然而,我最终上岸了。
考研结果提醒我:每天、每周、每月计划的完成度,对考研成绩并没有那么大影响。而更重要是,你是不是每天都在取得进步。
03
遗憾的是,虽然我隐约明白一些道理,但我并没有了解这段经历的本质规律。在今后的一年中,我又走上了时刻给自己定目标的老路。举个栗子,我又立下了一年看完20本书、英语六级考高分、兼职赚钱等等目标。
然而,除了看书,其他目标的完成度都事与愿违。
直到最近,我在读《掌控习惯》的时候,了解了目标和体系的关系后,豁然开朗。
“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
“任何一项运动的终极目标都是争取获得最好的成绩,但是在整场比赛中都死盯着记分牌则荒谬无比。”
04
这表明目标完全无用么?当然不是。
目标的意义在于确定大方向,但体系才会促进我们进步。(《掌控习惯》)
我常常有一种误解,认为自己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就可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事情,通过努力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改进,成为一个赢家。
但我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赢家和输家可能有着相同的目标。市面上讲述那些名人因雄心勃勃的目标而成功的故事了太多了,让我全然忘记了制定了同样目标而失败的人更多。
每个考研的人都想上岸,每个应聘者都想被雇佣,每个运动员都想拿金牌。如果成功者和失败者有着相同的目标,那么目标本身就不能成为区分赢家和输家的标准。
既然目标本身对成功与否并无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如果目标实现了,那它还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么?
是的,这看起来有点反直觉。我考六级的经历来举个栗子:在大三的那年,为了一雪前耻,我熟练地记忆了单词,研究了六级出题类型,认真练习了写作和听力,那一次我一举通过了大学六级考试。那之后,我认为我的英语水平应付考试已不成问题,再不济也可以低分飘过。大学的后两年,我又报名了四次六级考试,却没有一次通过,反而越考越低。
你看,实现一个目标只能暂时改变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