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今天早上6点32分才起来,如果说可以找借口的话,我就会说昨晚上临时给小伙伴帮忙编辑公众号,以至于搞到十点半之后才上床,因此今天早上才起不来……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早上5点闹钟响起的时候,我其实已经睡够,只是又想再多睡十分钟,然后就一直拖到了6点32分,我深深体会到——醒来啥也不要想,直接穿衣服的重要性,不然就是一场身与脑的拉锯战。
关于早起,我发现在我身上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总想走极端。我要么五点左右起来,要么就觉得已经睡过头了那就索性睡到底——八九点钟起来,这是我非常隐秘的信念;还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晚上十点左右睡我就一定可以早起,如果超过十点半,哪怕我已经睡够,我都会觉得早起有点对不起身体;再有一个信念就是——忙的话就早起,要是不忙早起干嘛呢?最后一个信念就是——因为霖在,我的睡眠质量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得抓住机会补觉。
我看到了这些信念,似乎都非常有合理,但其实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赖床找的借口,如果我能够和身体联结,信任身体,其实我会睡得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因为身体睡够了就会自然醒来,但事实上,我还常常依赖闹钟,依赖想法,不敢顺应身体的感觉起卧。
关于“忙的话就早起,要是不忙早起干嘛呢?”,这个信念的关键就是——独处时间是否足够。我最初早起是因为需要上班、需要照顾孩子、完全没有自我独处的时间,出于对独处时间的极度渴望,我开启了早起的习惯。最近由于疫情,没有正常上班,每天每天有很多独处的时间,因此对早起独处的渴望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反正有时间嘛,就是这种感觉,也就是说,在我身上,越是日常生活忙碌、越是生活节奏快,我反而越需要早起越享受早起——因为那是我自由呼吸、做自己的珍贵机会和珍贵时段,反之,就觉得没那种稀缺性了。鉴于此,我得把相对自由的日常生活安排好,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能被我独处的时间所取代,做家务的时间也不能被我独处的时间所取代……无论上班不上班,白天应该安排好一切,独处时间永远放在早起时间。
因此,我觉得为了早起而早起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早起可以做什么,有什么意义才更值得大家思考,而当我们找到了早起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能够品尝到其中甘美的时候,早起自然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固定习惯——其实这也是我之前我为什么要把早起和书写绑定在一起的原因,但是后来因为营里面的某些小伙伴早上太过忙碌,我又在提交文字的时间上做了宽松要求,但其实我是希望每一个小伙伴都能够找到自己早起所要做的事情(我个人会认为书写是最棒的事情之一)、在事情里面去赋予早起的意义和价值。
走着走着,不仅我早起出了状况,早起书写营里的小伙伴也是如此……明天就是打卡21天了,是真的到了疲惫期了的感觉,得给自己和大家都打打气,一起想想早起的初衷和早起的意义,一起冲过打卡21天。但是无论如何,看到大家每天都有提交自己的情绪日记,成长的迹象历历在目,还是会觉得大家已经在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己,就因为这,我也应该为自己为她们喝彩!
写于2022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