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天使,但天使的养成需要怎样的父母呢?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小技巧。
一、钟摆型V闹钟型
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孩子的常用词是不是“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整理书包”“能不能走快点,迟到了”,我们可能大多数父母都会中招,这就是典型的闹钟型父母。和闹钟型父母不同的是钟摆型父母,“宝贝,起床时间到了”“宝贝,该吃饭了”“宝贝,上学时间到了”“宝贝,睡觉时间到了”,钟摆型父母会给孩子划定劳逸结合的时间进度,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让孩子知道父母一开口就到了那个时间点了。
二、用“选择”代替“命令”
钟摆型父母会引导孩子做计划,在过程中做好监督和确认,像孩子的顾问,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但如果孩子不按计划执行,你要怎么做呢?我们不是强势的去“命令”,比如孩子玩玩具,到了吃饭时间却还不过来吃饭:“宝宝,吃饭时间到了,你必须过来吃饭”V“宝宝,吃饭时间到了,你是要吃饭呢,还是再晚两分钟?”两分钟后孩子还没过来吃饭,“宝宝,饭都凉了你是要继续玩呢,还是过来吃饭?继续玩,你下午就会饿肚肚哦,妈妈吃完饭,可是要收碗啦”!这个时候孩子会有两种选择,无论选择哪一个,他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三、温和的坚持
遇到孩子不松遵守时间约定的时候,父母坚决不能情绪失控,而是要温和的坚持。比如:和孩子约定20分钟看电视时间,但时间到了孩子就是不关电视。你可以对他说“今天约定的20分钟看电视时间已经超时了,根据我们的约定,如果你现在结束,周末还可以有30分钟看电视时间,如果你做不到,那明天的20分钟也就没有啦”,这个时候你既坚持了你们的约定,又给了孩子两种选择,无论孩子选择哪一个,作为父母都要按约定去执行,培养孩子很好的时间观念。
今天的三个小技巧:钟摆型父母、用“选择”代替“命令”、温和的坚持,你学到了吗?
游戏推荐:【圣旨到】专治“我不喜欢”
玩法:准备一张纸,写上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孩子需要妈妈协助的事情;妈妈和孩子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身份,一个人扮演宣旨人,另一个人扮演接旨人;宣旨人模仿朝廷大臣宣读圣旨,接旨人按照圣旨中的旨意完成对应的任务,一伦结束后可以互换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