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被恐惧束缚地一动不动,不敢动,像是关在牢笼里的大象,思维上封住了。
平时看了很多心理学家的分析,也找过不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都不如下面这本书用非心理学家的作者本人经验来得有效果。你不一定需要懂多少心理学名词,这些实际的行动和做法就是掰弯害怕的武器。
鲁斯在畅销书《带着恐惧前行》中将恐惧分为了7种类型:
害怕犯错的拖延者
害怕特别的循规蹈矩者
害怕别人看法的讨好者
害怕被拒绝的被排斥者
害怕自己不够好的自我怀疑者
害怕担责的借口者
害怕困难的悲观主义者
看完这几个类型的介绍之后,我差点没吐血,一共才7个类型,我能偷偷说自己占了6个么。。。。。。
有的人生性敏感,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有自卑情节,很不巧,我就属于这类,曾经很多次我都很不喜欢自己的性格,真想一下变成个外向的,这样我就能说会道了,这样我就走哪都受欢迎了,这样我就离成功更近了。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并没有发生180度的大转变,似乎我还是内向的。
我依然不喜欢公开演讲,依然在聚会中蜷缩在角落里,依然不怎么跟陌生人讲话。难道自己的性格非要变成外向的不成?变不成一辈子就废了?
内向并不是不好的性格,但是内向还怕这怕那的就非常的被动。。。。
你平时生活中藏着的那些害怕的念头,不经意间就让你跟别人做出了不同决定命运的选择。
我曾多次吃过害怕的亏。
曾经有一个工作的机会摆在我的眼前,我因为害怕,害怕自己英语不行,不敢跟老外交流,结果,我放弃了准备的过程,缴枪投降,结果被身边差不多水平的人抢走了,现在想想还后悔。
比如你会不会经常有这样的想法:
“我担心自己会失败,因为这早已是家常便饭。我会努力直到无法再继续,然后选择放弃。既然如此,那我当初何必开始呢?”
但是作者为什么能转念一想,然后克服恐惧的呢?
观念上:犯错和失败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并不是绊脚石。
行动上:行动是消除恐惧的解药。请每天至少尝试一件你不敢做的事,因为勇气是可以累计的。
找人:找到身边的教练,导师或者朋友的帮助,帮你换个角度思考。
也许你会说,动动嘴皮子的事,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执行这些虚的东西。
那作者又是如何坚定地执行这些信条的呢?
因为作者的命运也是坎坷的,高中她就辍学就荷兰交换,回来的时候没考上大学,20岁不到就结婚,2年之后就离婚并破产了。然后得了重症抑郁,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有3次自杀未遂。后来也交过几任渣男,事业上被2个当时小美容所的合伙人赶出来了。
不过,她后来在治疗师的帮助下,通过运动,整个人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不再自暴自弃,转而考上了大学,虽然后来也辍学了。30岁的时候遇到了对的人,并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自己从家庭主妇创办了自己的博客,随着收入的增加,她成功地实现了丈夫不用去上班的财务自由。
在她人生最低谷的那段日子里,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抱怨,愤怒,失望,害怕,恐惧,伤心,没有一个能让自己变好,都在生活中帮不了她一点忙。所以,她彻底转变了自己的想法。
她改变的是对所有事物的看法和反应,不再用受害者心态去对待自己的遭遇。很多遭遇其实都是后来生活中的馈赠。
精神病院的经历让她在日后敢于跳出规则,破产让她有了坚定的必须赚到钱的渴望,自杀让她意识到悲观的思维最后除了让自己吃亏一无是处。
我们谁都不想遭遇这些痛苦,但是痛苦可能随时都有,你对遭遇的反应会决定你的人生走向。
恐惧会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它一定是不好的吗?找到活下去的意义,让你能坚持带着恐惧一步一步地走,总会走出希望。
我读完这本书,很惊讶作者文笔的恳切,这可能是它多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不得不说,她比我承受了更多的遭遇,虽然我的生活重大遭遇也曾让我一蹶不振,停滞不前,她的转变在于反应,在于不停尝试改变,在于坚信不放弃一定可以成功。
我相信自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