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喉咙深似海,人的一生会吃许许多多的食物,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一如人生,但总有些食物能让我们终生难忘。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他童年第一次看到小伙伴吃雪梨罐头,他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不停地流口水。小伙伴知道他很想吃,故意吃完罐头后,把空瓶子放在高高的树叉上。
梁晓声等伙伴消失看不见,立刻爬树上勾到那空罐头瓶,直直举起来对着嘴巴,把仅有的几滴水舔进嘴里,还不忘把空瓶带回家用水在刷刷喝下去。真是点滴都不浪费,他说,那美味真是永生难忘。
看到那篇文章,我感觉就是在写我似的,虽然粱晓声老师是近50后的人,我是80后。但那样的事,在我的童年里,还不止干过一次。
比如去捡别人吃丢过的香蕉头,就像捡到宝贝似的,把香蕉里残留的一点抠干净,吃得直咂嘴,就差没把香蕉皮也吃掉。
那年,庄里有户正坐月子的人家,条件在我们那算比较好,她家门口的竹林里天天倒出好多荔枝核,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天天去捡,找那没吃干净的抢着吃,放进嘴里反复吮吸,满心欢喜,觉得真是人间美味,直到主人家做完月子。
若现在给我一堆荔枝我还懒得吃,而那时竟然不嫌脏、不怕感染啥,吃得那么满足,我这样的人,能活到现在也是幸运。
还有印象深刻的是上小学时,坐在我前面的男孩,他父母都是老师。课桌兜里常常放个苹果,有时一天放那都忘记吃。坐在后面的我是万分不解,咋会有人那好吃的水果怎么会忘记呢!如果是我早早一口气就吃完了。那时候,觉得当老师家孩子真好,家里有钱可以拥有好多吃的。
他终于记起那个苹果时,已是放到第四天,他可能觉得有点不新鲜或者嫌碍事。中午就对着窗子扔到后面的草沟里。我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急得要哭,那么诱人的大苹果,他就这样无情地扔出去,毫无心疼之色。
他转身时,我假装低头看书,十几分钟后,我小跑来到我们教室外面的那条水沟,里面长满杂草,到处找他扔出去的那个苹果,总算是还让我找到了,赶紧揣入兜里。
再跑到没人注意的角落,对着衣服象征性地把苹果擦了擦,直往嘴里塞,三下五除二地就把一个苹果吃完,把苹果核都啃得干干净净,那是我记忆里最好吃的苹果。
对于苹果,当年我一次可以连续吃五个,那是14岁时和妹妹骑自行车上街卖菜,记得那天赚了20多元,花9元从瓜果市场批发了一袋网兜苹果,回到家,我们姐妹三天就把吃光光。
妈妈看我们连续多天4点起床卖菜太辛苦,苹果又正上市便宜,答应给我们的奖励,我们就这速度把消灭了。那时,咋不懂得细水长流呢!
农村过去有做蛋糕的,自家带鸡蛋去付加工费,对方出面粉、调料、机器。刚做出的蛋糕热乎乎软软的,忍不住抓个就吃,鲜嫩可口,提着小蓝子的蛋糕,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不觉我竟吃掉12个蛋糕,到家被狠狠地挨打了一顿,至今难忘那个端午节。
现在就是贴钱让我吃,无论如何也吃不了12个蛋糕,奇怪,那时咋没把肚子撑坏啊!
我还偷吃过酱油,在我六七岁时,酱油还是用瓶子去打,2毛钱一瓶,上面就用报纸卷起来塞着作为瓶盖,我是边走边用手指蘸着舔,把手指吮得格外白净,还洋洋自得,最喜欢干打酱油的活。
家里橱柜里放的酱油干,冰糖,白糖,也是我瞄准的对象,豆干一年到头家里买不了几次,白糖能稍微多点,我把开水冲白糖喝,但常常被我小妹告状,必须得让她多喝些,不然她一听到我开橱柜门声响,就说,我找妈妈去,姐姐又想偷喝糖水了……
在枣子成熟的季节,最喜欢刮大风,半夜若听到外面刮风,激动得睡不着觉,瞪着眼睛,等天亮。麻麻亮就拿着瓢飞奔到屋后的人家捡枣子(我家没任何果树)。有时捡得多,会带回放在饭上蒸着吃。生的脆,蒸的糯,不管生吃还是熟吃,都是难忘的美味,如今花钱也无法找到那感觉。
记忆里的美味还有很多,路边的野生果子,春天的草根、没出壳的小鸡、刺果子、豆腐渣、锅洞里烧红薯……
母亲总说,我们像是饿牢里放出来的,吃东西像打仗抢。
20多年过去了,我从童年、少年走向中年,社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再不至于为不起眼的吃食欢天喜地。
(我这为吃的也没谁了,自黑,会不会被人吐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