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心:
人人都渴望不生病,但,病,几乎没有人没生过。
病来如山倒,那种莫名其妙的束缚感袭来时,整个人好像都不对了;
而病去如抽丝,整个人好像又活过来了,仿佛焕然一新。
病时,我们的心跟着恐惧,没有一点自由。
好时,我们又好像永远不会再生病,恣意放纵。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几千年过去了,各种各样的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花样迭出,层出不穷。
人们终究还是不愿意听老祖宗的话啊。
一
疾病,也是人内心“冲突与战争”的一种外在表现。
内心寂静平和的人,是少病的;即使生病,也不会痛;有痛也不会苦。
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治疗,采取的是一种“逃避”的态度,就好像人们在逃避自己内心的战争与冲突,而寻找各种精神慰籍一样。
麻药可以带来片刻的宁静,却无法拔出疾病本来的根源。
二
田地长了杂草,拔草能不能不再长呢?
用除草剂能否彻底消灭杂草而不改变土壤生命的本质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思维与心态,让人们如此确信切除、化疗就可以治愈癌症呢?是对生命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
因眷恋,生命中比核能还要强大的自愈能量奄息了。
人类若想长寿,首先应当解决“心”的问题,心要恢复自然的流动,至少不能僵化,知识思想是心灵僵化的助缘之一;
但人们却将生命的长短归结于环境、食物、或者社会关系,但问题是,这三者中有哪一个能脱离开“心”的参与而成为问题么?
医学欲攻克长寿的难题,应当研究“心灵”,而不是细胞的分子。
三
青年时期,我们无度消耗身体,抽烟喝酒,熬夜游戏,恣意挥霍青春。
到老了,欠下身体的债,就需要我们自身去承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癌症……
这些我们无力承受,却不得不承受的疾病,会变本加厉找上我们。
即便你不承认,是自己年轻时不懂得珍爱身体,而导致了今天的苦报。
实际上承受的苦楚,你又能如何逃避?
同样的道理,我们前半生内心积聚的仇恨、妒忌、狭隘、恶毒、贪婪、凶残、吝啬……
种种阴暗自私的恶念,当聚集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情绪蕴藏的黑暗魔鬼,就会反噬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人老体衰精神涣散时,负面阴暗的情绪,就会抓住我们的心识。
心识,陷于仇恨、恶毒、阴鸷、妒恨、凶残的情绪中。
觉知,被情绪中的自私,自我保护带入恐惧觉受中。
我执就是魔王,自私就是魔爪,恶毒、残忍、自私、妒忌就是魔军,欲望、贪婪、妄想就是魔民。
在我们的眼前幻化出,种种恐怖凶恶,危险恶毒的场景。
这就是老年人会惧怕死亡的原因。
因为此人的心灵深处,见不到光明,就处于情欲魔鬼的掌控之中。
灵魂深处的觉知,受到魔鬼的威胁,觉受就会被恐惧凝聚。
四
病,是一个“名相”,当说“病”并不如是存在时,并不是说四大之体完好无损,没有异常,说的是“病”这个概念在心的投影。
当你觉得自己得了某种病,你就进入病本身这个词带给你的挂碍甚至恐惧中。
你念佛号,抄经书,磕长头,但如果都是在这个内在“想”的病的概念驱使下,你不过在不断加强那个概念罢了!
五
一个健康人是觉察不到心脏运作的,当你能觉察到它们时,说明什么?说明心脏有问题,怦怦乱跳。
同样的道理,一个真正健康人是觉察不到“自我”存在的,如果有强烈自我感,说明什么?说明你病了。
自我感越重,病得就越深。人们不明白这道理,反过来孜孜追求自我存在价值,如同追求怦怦乱跳的心脏病态表现。
六
修行人惧“病”,觉得病是不祥征兆,若这样佛陀与祖师何示现病相?佛陀有疾,何着阿难取牛乳?
疾病是因缘业力聚合的体现,病相本来清静,无好坏,因虚妄心攀援才成障碍。
一味治或不治病,都是将病当作永恒实有的了,是同种妄执。
正观疾病虚妄,不执不取,忏悔清静身心,必要时辅以合理医治,转疾病为道用。
七
凡夫有病,病在身心,身病心更病;
心着身相,因病生惧,因痛生苦。
身若是我,身病方我病;身若非我,身病孰在病?
以非我之病,强加于我,是为心病;心生攀援,贪恋身相,惧苦交加,其病反甚;
佛法妙药,浇灭心病,正观四大体,五谷喂养身,焉能不病,焉能不死?
病为菩萨,病为法药,药到则心病除。
八
当我们埋怨生活中恐惧悲伤孤独时,内心深深的痛楚趋使表面思维情感排斥逃避时,我们并不真的知道,一切始作佣者恰恰是我们自己!
你无法相信,这一切挣扎其实给了你安全感,如同一个寻找身体的人终于通过疾病获得身体存在的感受。
所以问题并不出在感受上,而是本初的寻找,需求存在感上。所以圣者说放弃。
九
慈悲与仁慈不同,但人们常常将他们搞混。
这种不同有些类似医生与护理的关系,医生是为了让你从病痛中解脱的,他要利用一切方便,即使这方便会让你暂时更加痛苦悲伤;
而护理不同,护理给你心灵慰籍,让你在痛苦中感受温暖,但不能治病。
对于病的我们,的确两者都需,但不要搞混,你选择什么就是什么。
十
事实上,你害怕的就是面对真相,你害怕父母会怎么说、别人会有什么看法,你害怕社会的压力、怕疾病、怕死亡。
但是如果你面对真相,正视它,走入它,即使它会带来不幸,你也要去了解它,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在这种极度的清晰之中,恐惧就终止了。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微信养生”的时代,人人都在追求身体的健康。
很多人忽略了心灵的健康。好像心灵是别人的,爱孤独就孤独,爱空虚就空虚,爱痛苦就痛苦去吧!
电脑用时间长了,不会忘了清理下垃圾,心灵储存了很多负面、垃圾信息,需不需要经常清理一下呢?(如何清理,请关注“乐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