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06
2.强化教考衔接,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教师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新课标 I 卷现代文阅读 I 材料一摘自《论持久战》。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多篇这样的文章,如《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试题呼应教材内容,落实课标要求的“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以及“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等。
新课标 I 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回忆性散文,试题设置与此相关,可以视为对教材中多篇回忆性散文学习的融会贯通,亦可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新课标 II 卷第20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精细辨析,呼应统编教材“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等内容,与单元“学习资源”中的材料也有联系。
二、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专家点评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很出色的表现,试题的质量有很大的进步。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试题的时代性强。
现在是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人文变得更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科的功能更应该受到重视。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对人文和科技关系的重视。人文关怀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人文素养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的要素。人类的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才是最终目的,而科技只是手段。全国卷对上述关系有很好的呈现,试题既有时代和科技的体现,也有人文的关怀。在语文的角度上突出了科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