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奶奶性格很开朗,经常喜欢和她的姐妹们出去玩。最近电话里经常听到她去参加一个老年团一日游的活动。
活动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是去周边城市转一转,大家一起边聊边观光,当天下午就回来了。
不过每次活动都会给老人家们介绍很多的保健品。不少老人都会掏钱购买。
说是低价旅游,其实就是变相的推销活动。然而老人家们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平日里,奶奶也经常会收到很多嘘寒问暖的问候电话和问候信息。逢年过节更是要煲个小电话粥。
我们也见过给奶奶送问候的年轻小伙子,毕恭毕敬体贴入微,真的比亲生儿子还孝顺。
但孝顺过后,当然又是必不可少的产品推销了。
这个时候,不论是出于对对方的信任或是交情,老人家们多多少少都会买上几个疗程。
其实产品推销并没有错,可是这种团体推销的产品通常是没有正规牌照,不知名的营养保健品。(尽管他们都说这是全球畅销的,有很多的专家根据里面的成分出来讲授养生课,但是正规渠道始终查询不到。)
为什么任谁都能一眼看穿这是个骗局,老人家们却屡屡上当受骗呢?
(二)
首先,缺乏子女的陪伴绝对是这些推销团队趁虚而入的前提条件。
父母退休时,刚好是子女们在外打拼的时候。这个年纪,通常在事业上会有晋升的机会。不是子女不孝。忙于事业的孩子们只能在工作闲暇之余来问候父母看望父母。而这个频率,是远远比不上推销团伙们每天体贴入微的嘘寒问暖和陪伴的。
其次,老人家们过去一直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年代。过去的信息传输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想要了解什么,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足不出户也能尽知天下事。
在过去,老人家们只能通过纸媒了解官方发布的消息。而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听到许多口口相传的“小道消息”。
多年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养成了相信小道消息,不相信主流的官方消息的习惯。
电视里报道的各种传销组织欺骗老人家的新闻,老人家们都觉得那不是自己身边的事;报纸上揭露不法商家制造假冒伪劣、与宣传严重不符的保健品,老人家们也觉得记者们夸大事实。
离自己这么遥远的新闻报道,哪有近在身边的亲切体贴的“闺女儿子”们可信呢?
最后,现在的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的态度确实是有待提高。
医院的咨询台到了上班时间总是迟迟没人,还没到下班时间就早早没人。即便是有人,作用也不大。
一般都是认真地在玩手机,想咨询什么问题,就含糊地说一句答非所问的话,再问一遍,可以听到这句话的复读,如果还要问,就要被骂了。
排队就诊的过程中,排在前面的病人一直在减少,但你的排位一直都没有变化。总有一些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名字突然出现,并排在你的前面。
而在就诊过程中,感觉每个医生都很赶时间,在旁边毕恭毕敬地,不敢询问超过三个问题。如果超过了,就会被训,被匆匆赶出去。
我就试过陪爷爷奶奶看病,明明是疱疹,医生看都没看就给开了感冒药,来来回回看了三次才发现其实是疱疹。
这样的医疗条件,对比另一边体贴入微的嘘寒问暖、细致专业的专家讲座,换做是你,你更愿意选择哪一边呢?
(三)
当听说父母被骗了钱的时候,子女们的第一反应通常不是安慰和理解,而是训斥和嘲笑。
都活大半辈子了,这么明显的骗局都看不出来?
然而,我们有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过这个问题吗?
子女们都忙,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不想耽误他们的工作总是烦着他们。可是又欺骗不了自己渴望被关怀的心。当有人关心自己的起居饮食,有人担心自己的失眠和腿脚不便时,那种感觉是多么温暖,多么亲切,亲切到不愿意相信他是传说中的骗子;
生活了大半辈子了,突然网络和手机就流行起来了。没有人有空教自己怎么上网查资料,没有人有空指导自己怎么用手机。“上网查一查”这五个字的难度并不比重新学习一门科目的难度更小;
医院给人的感觉太冰冷,每次去医院又要花钱又要受气,去了的效果也不大,那些医生看起来还没有“专家”们看起来可信,而且又都那么不耐烦。没有人愿意陪自己去医院,每次去感觉都是去当孙子的,被人呼来喝去。真的不如参加“专家”们的讲座,不仅能学到更多的“保健常识”,他们又耐心亲切,如沐春风……
也许我们在抱怨长辈们“缺心眼”、总上当的同时,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平时对他们的关心和陪伴够不够?如果我们有耐心陪他们去医院、教他们上网,平时对他们也做到体贴入微,相信那些专门诈骗老人的推销团队也会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