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鸟驿站收到快递,第一时间手撕包装,《我们为何在此》几字入眼,包装精致神秘,粗略翻看时,有句话印象深刻,“生命尚存,便有希望”。飘渺也振奋。
书籍本身提宇宙起源、现在和未来,也讲述着以为科研工作者的生活智慧。
史蒂芬•霍金,一个早已熟知的名字。从书本上,师者口中,新闻上,我们听到过太多关于他的消息,励志的,震惊的。
书中通过传说引入对宇宙起源的探讨,指出其多样性、无解性、相对性等,并从弦论、量子引力等多个角度宏观、微观地解释了宇宙起源。书中还强调宇宙现在可能尚处于膨胀过程中,而未来的宇宙充满了未知性。
事实上,这并不算一本科技类书刊,很多时候嵌入了哲学的理论。比如科学研究与经济、宗教之间的关系,而众多人生妙语,记录了霍金的人生观,甚至包括他的希望,在未来时间里可以了解女人。而在他女儿看来,这更像是一句玩笑。与以往不同,采访过程中,露西•霍金呈现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斯蒂芬•霍金,他尊重女儿的想法与隐私,与孩子亲密但保持距离,耐心十足,巧用心思,愿意支持女人的事业,并希望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所做之事被后代了解,他们共同创造了《乔治的宇宙》,尝试让孩子从小仰望星空,富于幻想。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家长的形象,如他所愿。
更多时候,霍金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一个立体的他。友善温柔,乐观幽默,严谨认真,同时又满怀英雄主义。书中曾写到,霍金对处理问题是开放的态度,还有一个独特的长处,就是他努力普及科学的热诚。他认为科学是属于大众的,他企图像英雄一样,把科学的价值传给更多人。
在香港时,霍金说过最爱维港的夜景。当时科大职员表示,霍金知道香港的维港及山顶景色扬名海外,主动要求游览。想必他对这个世界依然十分好奇。
于我个人而言,《我们为何在此》一书的意义在于对科学的普及,用相对容易理解的框架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大众对宇宙有一点点新的理解,试图让大家明白科学与生命的奥秘的息息相关的,不那么遥远,并不需要字斟句酌,只是尽可能去了解认识涉猎不同想法,如果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理性与感性并存且良好统一,未尝不可。
对于文字的熟悉,对于知识的模糊 ,让这本书充斥着魔幻力量。作为入门书籍,《我们为何在此》一书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的老母亲是一名热爱读书之人,她的感想是她可以知道此书想要表达的思想,至于更多细节……
总之,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