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读书随笔》随感

昨晚到现在,还有点恍惚,上海暴雨,航班取消,经历了在家门口的机场滞留7小时的一场奇遇。认真说起来,这两年的出行记尤为怪诞,昨晚和闺蜜聊起,建议我各路神仙都拜一拜。

这篇随感有点凑数,是这三天看书的一点小笔记,等全本读完,再好好儿写一次。

01

毛姆说,“小说家的材料是人性,虽然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中人性会千变万化,但这不是无限的。小说、故事、戏剧、史诗的创作历史已有几千年,创作出一种完全新型人物的机会,对一个小说家来说可谓微乎其微。”

突然理解了那句“世界上早已没有新故事。命运能够有多复杂、人性能够有多幽深,前人早就已经写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量的杰作都不是关于复杂命运、宏大历史的描述,一个人会写故事,并不是最高才华,我更喜欢看到作者对于语言的极致运用,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镜头语言,或是画笔的笔触。那些被填充得太满的故事,阅读体验感都不好。所以,一直欣赏不来严歌苓这类作家。

02

毛姆在讲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结构时说,用主人公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优缺点并存。优点是迫使叙述者自始至终都紧随叙述线索,换句话说,写他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至亲身经历的事情。缺点就是,叙述者自身的形象会显得苍白无力。

原因可能是,由于主人公和叙述者是一致的,叙述者只能从内部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他会下意识地把种种混乱、怯懦、或者犹豫情绪完全暴露在大家面前;相反,当他叙述其他人物时,一般从外部观察他们,于是可以凭借想象力进行描写和刻画。碰到狄更斯这样的好作家,其他人物身上最重要的戏剧特征、个性甚至怪癖,都会得到完美而淋漓的表现。

这段关于小说结构的评论,感受至深。这两天正好在写践行大会的演讲稿,我写我自己的故事。那个难受和憋屈啊,作为一个怂货,看到的都是缺点,就这么22天,只看到困惑、扭捏和推诿,那点小进步,怎么够上“行动之王”的,我现在觉得还是个谜。

毛姆今天这顿评论,完全解释了我的心境。自内而看和自外而看,视角和心境都不一样,看到观察到的风景也不一样,自己看自己,没有想象的浪漫,只剩下一堆不堪了。加油吧。

03

毛姆以为,四大巨匠——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在用母语写作时,文笔都一般,粗俗不堪的词汇也常用。可见,对于小说家来说,语言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想象力,逻辑力更重要,当然,文笔好更好了。

嗯,有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