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家长不会说话造成的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起来,她就说自己家儿子到现在都不爱上学,每次去学校都是一场煎熬。虽然在送孩子去学校之前,她带着孩子一起看了学校的环境,还去了解了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可是孩子依旧没有多强烈的兴趣要去上学。
直到有一天,她下班去楼下公园接孩子回家,隔好远就看见孩子要去玩一个很高的滑梯,她还心想,不愧是我儿子,小小年纪就这么勇敢!她还没高兴几秒钟,就听见婆婆呵斥她儿子,赶紧回来,别玩那么危险的,不然就叫你妈妈送你去上学!
听到这句话,朋友说她总算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去上学了,本来是一个求学的过程,在婆婆的嘴里就变成了惩罚的地方,儿子会喜欢就奇怪了。
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
跟孩子说话,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吗?其实不然,我们是为了得到孩子的回应,同时给予他尊重。
很多父母一开始的思维是,孩子那么小,又不懂事,肯定没什么想法,他只要听我的就好了,直到孩子长大,可是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依旧站在父母的道德制高点,干涉成年子女的生活、工作及婚姻。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开始反抗;而有的孩子则一直唯唯诺诺,一脸麻木。我们可以想象,他也许早就失去了自我,任凭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这时候,试问自己,我们真的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吗?
喜怒无常的父母是祸根
一旦父母心里埋下孩子小,只要听着就好的种子,就不会再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去对待,他的喜怒哀乐决定了他会如何对待孩子。
心情好的时候,即使孩子把玩具弄得很杂乱,到处都是,也可以视而不见,并不会生气;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只要做出一点点行动,就会招致一场突如其来的挨骂,而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惹你生气。这样下去,孩子的情绪会很混乱,他不知道怎么面对喜怒无常的你!
大人的怒火就这样无端发泄在一个没有对你造成任何伤害的孩子身上,家长们不妨反思一下,这样真的合理吗?、
父母做到言必信,孩子才会行必果
很多时候,家长喜欢套路自己的孩子,比如答应了的事情,变着法子去改变,就是不兑现。如果父母总是这样言而无信,那在孩子心里,你说的话将会变得毫无可信度。
只有父母与孩子之间慢慢建立起来信任,才会让孩子愿意遵守执行彼此制定的规则。如果父母真的做不到,那就诚实的告诉孩子。我们也知道,孩子每一次提的要求,并非都是合理的。
作为父母,会不忍心让孩子吃太多的冰淇淋,因为我们都知道,吃太多,会很容易导致肚子疼,这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会肚子疼,告诉他肠胃也需要暖暖的保护。就像《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描述的一样,肚子里的小精灵会罢工。这样孩子就会适量吃了。
其实孩子是最愿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他们一直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想知道为什么,他们在知道之后就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
文末彩蛋:
那么,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话呢?
父母跟孩子说话,一定要带有一点童真,也就是说像个孩子一样去跟孩子说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生。孩子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他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在他眼里,世界万物都是会说话的,所以我们也要带点形象力去跟孩子说话。
只有我们尊重眼前那个小人,用他的语言去跟他沟通,彼此的距离就会贴近,才会更了解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