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55天
原文阅读: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duó)。”
译文讲解:
仪这个地方的边境官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来到本地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见一面的。随从的弟子请孔子见了他。他出来后说道:你们几位何必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呢?天下无道失序的时间已经太长了,上天将会让你们的老师出来做警世的木铎。
启发思考:
仪,是卫国的一个地方;封人,就是防守边境负责管理的小官。 丧,指国家丧亡。铎,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古代官府有了新的政令,先派人摇铃四方巡走,以引起大家注意,然后召集起来宣示政令。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仪”这个地方时,这位边境官想求见孔子。在那个年代,边境官守在国境线上,有更多机会见识境外的事物,接触出入边境的各色人等,阅人无数,往往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他只见了孔子一面,就能说出这么有见识的话来安慰众弟子,说明他的确很有眼光见识。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说孔子是上天派来警示世人、教化民众的。孔子活着时,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在他死后,才被“加工”成了圣人,到了汉代,孔子才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表。
虽然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但他非常重视天命的。他也深深认可,自己所承担的天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周游列国时曾经三次蒙难,当身处危险时,他说:上天降命于我,复兴周文王的“文”。我有天命在身,有什么好怕的?一方面是在靠天命来给自己和弟子们打气,另一方面,他的确始终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孔子是当时学问最大的人,在身份上,是民间学者和民办教师;学术地位上,是思想家和教育家。尽管他的一系列德政礼制的思想方法等对于当时的国家治理没有实现的条件,但是,孔子开启了百家争鸣,通过儒家与诸子百家间的互相批评,达到了思想上的空前自由、学术上的空前繁荣,才有了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故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说。
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大家都知道,北师大以“木铎”作为校徽标志物,而以匡天下的象征物“木铎”作为自己的标志,也足见北师大对“传播大道于天下”的使命的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本部里保留着木铎金钟原型,学子们每天经过瞻仰,心灵都会受到洗礼升华。所有北师大学子,对木铎都怀以崇高的敬意和无比的亲切之感。木铎是“教师”的别名,而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正可以从木铎的精神意义中体现。
我们学习《论语》,不停思考着千百年来的思想发展和历史沿革,也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智慧,践行自己的使命。
参考书目和课程:
靳大成的《论语通读》
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
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