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我正独自一人坐在食堂的一角,吃着毫无味道的早餐。早自习一下课,便随着一大波人涌入了食堂,这场景活像高中时候的样子,然而,终归还是有一些不同的,高中时,总是三五成群的涌入食堂,但现在,我是一个人走向食堂的,随着人群,隐匿于其中,不被人所发现。
每天如此,当清晨的闹铃把我唤起时,(更多的时我提前醒来把闹铃关闭)一天的生活节奏正式开始了,就像挂在墙上的表盘里不停转动的表针一样,有课时提前走进教室预习,无课时寻觅个空教室,坐在那里自习或是复习,或是准备莫名其妙的英语考试。每天早中晚准时去食堂报道一下,找些食物来缓解令人厌恶的饥饿感。此间的一切全部是由我一人完成的,亦或是说,我的生活节奏已然偏离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起初倒是有些陌生,但更多的是害怕,但随后也就释怀了。这是一所不入流的大学,某某大学的附属学院一类的大学,是三本院校无疑了。我是否有看不起三本类院校呢?答案是有的,因为这里确实不好,至少就我所深处的环境来说也确有其事。嘲讽的是,我现在正身处我所看不起的学校之中求学。因此,我也看不起我自己。我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是我求学多年来第一次这么渴望去学习。
这里的环境真的有这么恶劣吗?实在不敢恭维。上课之前,你根本不用去占座,因为前几排座位永远都不会有人去和你争抢,只有少数几个人会坐在那里,当然,也只是坐坐而已。其余的全部向教室的后半部分聚集。待他们落座,变充耳不闻铃声,讲课声,一头扎进手机里,玩的不停,那巴掌大的手机恍如一面巨大的隔音墙,而他们大抵是在玩游戏,或者看电影。不论什么课,专业课也如此。我坐在前面,到是不大能看到他们,即使看到也只当是一群雕塑罢了,但讲台的老师却看的一清二楚,一览无余。下课后我走到讲台看下面,果真看的明明白白,那时我也在想,假如我成了一位讲师,又假如我碰上了这样一届的学生,便任由你去吧,可劲去玩好了,但我终归还是太自私了。我上过的每一门课,遇到的所有老师,全部都对台下的上课状态批评过,有的还生过气,发过火,训斥过我们。可效果甚微,该玩的仍然在玩,该学的不会放弃,这期间不曾有一个人为此动摇过,哪怕放下手机抬起头看一眼。从老师们的言辞中,我也听出了几分味道。“对你们刮目相看”,“长长脸”,“和别人怎么比”。话语虽不粗鄙却很直白,分明是站在高处用蔑视的目光看我们,但台下仍然是麻木的。我也只能无奈的扯动嘴角干笑,老师们说的对啊,台下的表现甚至让我们没有资本去反驳老师说的话。
宿舍里同样如此,长期不洗澡的大有人在,臭袜子堆在床下,一股又一股不明的味道在狭小的宿舍中凝聚成一团,慢慢发酵,神奇的是,他们就这样整日窝在自己床上,像是生了根一般,每日用外卖来填饱自己可怜的肚子,用游戏填满自己空虚的灵魂。
不光是在这里,就连考场也有种种劣行。试卷发下来以后,手中紧握的手机早已震动个不停,百分之九十的消息是关于“答案的”。虽然巡场老师也在严抓,奈何所有人全部如此,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奖学金的评选,完全要归功于手机。你的手机信号好,穿过了屏蔽仪,那么你的奖学金就稳拿了。要是不幸遇到一个严苛的监考人员,没收了所有人的手机还一步不离的紧盯着你。走着瞧吧,离开考场以后一定会三五成群的讨论着这个老师是如何的“变态”,甚至破口大骂。
这就是现状,也是事实。我不擅长想象,只是如实的写下来罢了。要我也和他们一般这样度过我的大学时光是万万不可能的。和宿舍里的人也不过是点头之交,而真正能够交心的朋友在这所学校也不过三五人,他们和我不同专业,见面也少,但开口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可以交心的。有时我也在思考?是不是要和他们的生活轨迹重叠一下呢?但我也只是想了想,朋友永远都是自己寻找到的,而不是人名册随机分配的。渐渐地,我也逐渐享受这份孤独了,一个人不受束缚,可以向任意一个方向阔步前行。
在大学,不,在我这里,想要追逐理想,就是要学会不合群,不从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用在这里天衣无缝。这份孤独,是可以忍受的,更是能够享受的。因为我仿佛置身于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而他们,不过是盲人罢了,即使身处在黎明。
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