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器戴“口罩”,封堵百姓话语权

空气采样器本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作为国家直管的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然而,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出于自身政绩考量,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相当于给采样器戴上了“口罩”,致使数据异常,引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注意。警方立案调查后,目前涉案人员已羁押在看守所。(华商报10月25日)


给采样器戴上“口罩”,数据就“清白”了,在一切都要用数据说话的今天,必须要在数据上打主意,数据漂亮了,主要官员的脸上也就光鲜了。表面上看,给采样器戴上“口罩”,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其实,小举动背后有着大逻辑。那就是在一些地方,对环保部门的官员政绩考量,完全按着数据的指引,只要数据上过得去,官员的政绩也就能顺利过关,因而,数据既是员官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官员政绩的归宿点。

就环保问题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数据当然能说明问题,但是,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显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前年媒体就报道过,某地的河水因为漂满了死猪,而有明显的异味,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说河水符合环保标准,并拿出了检测报告。从数据上说,河水就是合格的,而不合格的只能是百姓的鼻子了,这听上去犹如笑话。然而,却没人能笑得出来,因为,百姓的鼻子只能被数据牵着走了。

在很多情况下,数据与百姓的感受有着很大的差异,但这样的数据,一方面可以给官员们脸上增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百姓哑口无言。因而,在一些环保官员心中,数据就是他们工作与政绩的生命线,上级考核他们的政绩,既是从数据开始,也是从数据结束,而最后交给百姓的,当然也会是一套数据,可是,对于百姓的感受,则可以被轻而易举地谢绝。数据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就是工作的唯一,而对于他们的上级部门来说,数据也就成了考量的绝对值。

可见,漂亮的数据,对于环保部门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管是对上级的交差,还是对下面百姓的回应,都是一架可以唯我而用的独木桥,对上,可以讨得政绩,对下,可以让百姓无言以对。这次,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领导,给空气采样器戴上了“口罩”,这等于是在数据上造了假,但如果没有东窗事发,那么,漂亮的数据就会毫无悬念地成为他们的政绩。但问题是,环保方面的很多事,难道就仅仅指望数据来说话吗?

从科学上说,数据必须得到重视,但百姓的感受,也应当得到重视,因为所有的数据都是为百姓服务的,但不能反过来,让百姓的感受来为数据服务,更不能让数据牵着百姓的鼻子走。而之所以长安分局主要领导,会做出给空气采样器戴上“口罩”这样的事,就是因为现在的环保考核制度,将数据看成了考核的唯一方面,与百姓的切身感受割裂开来,从而片面地将环保问题孤立了起来,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环保官员的政绩唯数据而论,与百姓的感受统统斩断。

因而,这次长安分局主要领导,给空气采样器戴上“口罩”,这当然是出于自身政绩的需要,对这样的官员一定要严惩,但深层的问题是,环保考核制度出现了剑走偏锋,因为这样的制度已将百姓的感受拒之门外,也等于是将百姓的话语权封上了“口罩”。

可以想一想,如果在每一次环保考核中,除了对数据的考量之外,再纳入百姓的感受评估,那么官员们也就不会再将数据看成政绩的唯一,到那时候,也就没有必要给数据造假,因为百姓的感受才是所有政绩的最终定论,到那时,环保官员们反而会安下心来做些真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空气采样器本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作为国家直管的西安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
    舒圣祥阅读 164评论 0 0
  • 有一个老到掉牙的段子,你大声地说十遍“有”,然后快速回答一个问题。你的大脑会下意识地觉得这是陷阱,要躲开,于是会立...
    citoyendumonde阅读 5,045评论 0 0
  • 偶遇了一本书,是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宗先生是上上个世纪末生人,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是著名美学家、哲学家...
    望京詹姆士阅读 553评论 0 2
  • 去看《金色梦乡》,完全是因为雅人叔。 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时是在高三,也是一个平静的近乎苍白的日子,雅人叔似乎就这样轻...
    南屿阅读 356评论 0 2
  • 1、孩子说不想上学了,就开始分析找原因,不上学会怎样怎样,很难去感受和同理到对方。 感觉好像就是在说我。因为前段时...
    玲萍阅读 2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