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阅读分享之原始社会教育的样子
一提到“教育”,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最多的就是与之相匹配的地方——学校。的确,当今社会,学校是进行集中教育的场所,但不是唯一。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只要是对人有一定影响的活动都属于教育范畴。其实大家对教育现象并不陌生,我国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分;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这些都属于学校教育。除此之外,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可以说,教育现象无处不在。对于耳熟能详的教育现象,我们都很熟悉。那大家对于我国教育的历史是否了解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教育?古代的教育又是什么样子呢?从今天起,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教育的历史,通过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而把握教育规律。以史为鉴,更好的来修正和完善今天的教育,以达到让我们更有智慧的去发现并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先走进原始社会,看一看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我们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据考古研究,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约从200万年前至5万年前;第二个阶段大约从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群时期,社会发展非常缓慢,原始人大多都是群居方式,因为他们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利用简陋的工具才能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大多需要狩猎生存,慢慢的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生产活动,比如狩猎工具的制作、猎物的分配等,逐渐的形成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把这种经验、方法传授给年轻的成员,使他们知道群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其实,这种传授经验和方法的过程就是教育最原始的形态,是原始人在不断的劳动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技能传授,具有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学会了经验和方法,就能够少走弯路,虽然没有具体的计划性,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但教育就是真真正正的发生了,这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可见,教育的起源是随着人类起源而产生的。它主要是为了让人类能够更好的去适应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
随着历史不断地发展,中国进入到了氏族公社时期,不管是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为了生活,都需要吃、穿、住等生活资料。那么,为了达到这些需要,就必须参加生产劳动。所以,在氏族公社时期,主要就是生产劳动教育,内容也比较广泛。比如石器的制造、骨针的磨制、人工取火的传承、渔猎、缝制衣服的技术、陶器的制造等等,这些技艺的出现和发展都需要一代代的进行传授。
除了生产劳动教育外,还有诸如宗教的教育,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占卜等多种形式,都含有不同的教育因素。
另外,还有原始的艺术教育。我们通过历史书籍或者是考古研究可以发现,在氏族公社时期,为了庆祝丰收、祝贺胜利,甚至是表示友好、欢度节日等,均用歌舞表达,这其实是他们的一种原始民俗,而在这一过程中,既是一种娱乐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传授知识、宣传习俗的教育活动。
还有就是体格和军事训练,也是当时社会的教育内容。社会环境需要他们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过硬的狩猎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与大自然进行不断的斗争,才能够经受住当时的那种艰苦的生活环境。
到了氏族公社末期时,逐渐出现了不同的等级,部落首领由最初的民主推选逐渐变成了世袭罔替。这些首领把权力和财富集中在手里,为了不断的增强自己的统治地位,从而逐渐的垄断了文化教育,只准对贵族子弟传授,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只有最基本的生产劳动知识,还有就是贵族对他们的一种关于忠诚和道德的教化。而这时,就出现了教育目的性的不一致:一种教育是针对贵胄进行的文化传承,另一种就是对普通老百姓的教化引导,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都不相同,这其实是对等级进行的不同教育,势必会使两个等级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最早期的教育分化,从而呈现出来等级的差别。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终于产生了文字,从而又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需要有专人教大家认识和使用这些文字,逐渐的就会固定场所,从而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致使教育由最初的目的性单一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和转变,从而使阶级不断的分化。
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句话总结,教育的起源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开始而形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变换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