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在iPhone上市10年之际,微信小程序低调上线,小程序上线后,仿佛整个互联网都充斥着关于小程序的文章,其中大部分都看好小程序,但很多人都觉得小程序的第一步过于保守,接口太少,运营不方便,不好抢占第一波红利,在1月9日凌晨起,我便一直在思考,为何小程序的第一步如此保守,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1.0版本吗?随着思考,和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质疑微信保守的声音重来没有停止过,但我认为,正是在许多外人看来微信的“固执”,与“保守”,才是微信用户持续增长的根本,本篇文章我将微信的迭代和对小程序的思考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微信,不管你说他是一个生活社交平台,还是说他是一个综合应用软件,但你不得不说你在微信的使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与朋友的沟通与交流,而即时通信才是微信的立跟之本,在微信的版本迭代中,我把4.5版本看做是微信的分界线,在1.0到4.5之前是一个时代,在4.5到今天看做是一个时代,在4.5之前微信在做的都是在做解决用户沟通交流社交的痛点,而4.5公众号的上线看做微信逐渐引入“商业平台”概念,但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微信对于第一个聊天界面的改动只在4.5版本做出了改动,加入了服务号和订阅号收藏栏。
当我们打开微信时默认弹出的是第一个界面,聊天交流窗口,在聊天交流窗口里能和你产生对话的只有你的好友和公众号,而公众号在微信的逻辑里,他也是一种聊天和交流,他是公司,或其他主体,与你交流的一种形式,同样他也存在如好友般的添加逻辑—关注,在这个逻辑里面。开设的公众号就像一个人,你对他感兴趣,愿意和他说话,愿意了解他,你就添加(关注)他,达成契约,当你不想和他说话,不敢兴趣时就撕毁这份契约,他就不能再向你发生消息,而这所有的活动中,主动权全部都掌握在用户身上,而公众号就是给用户说想说的话,能不能撩到用户,看你回不回,理不理他。
微信下方的第二栏通讯录,同样是关于通信交流,第三栏发现为社交与商业应用,第四栏才是微信最多的商业体现,而在第四栏里他的商业应用却全部收纳在一个二级接口内,在以上四栏中,从以上四个接口里,我们不难看出张小龙先手尽管在微信必然走向商业化的趋势下依然在保留微信最根本的通信社交属性,尽可能的为大家营造一个好的沟通交流页面环境。
小程序从名字上来看就明显不是一个具有交流属性的玩意儿,所以他的接口不会出现在第一二栏的对话框中,而在我的个人理解里,小程序是一种通过场景化用户行为分析,而诞生的一种在某一特定场景内解决用户某一痛点的一种工具,他不需要你时常想起他,只需要在那特定环境下,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个人认为这也叫一种黏性),正是因为他单一,没有其他目的,所以他小他轻,又因为他是在某一特定场景下的工具,是商家解决用户痛点工具,所以这也说明小程序的最大入口会是扫描二维码进入其小程序,而这也解释微信为何不做小程序商店,他并不希望小程序必须像一个应用一样完整,他只是想安安静静的为商家提供一个工具接口,降低单一功能应用的制作成本,让商家为用户更好的解决痛点。
随着微信必然走向商业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定位为一个商业平台,马化腾先生更是希望腾讯能“链接一切”,这是商人逐利的本性,如果iPhone去掉手机通信功能,保留其他所有功能,iPhone不再是一个通讯工具,那么他还会成为苹果最畅销的商品吗?如果微信没有了通信功能,他还会长盛不衰吗?在张小龙先生在微信中对于核心通信社交功能的保护体现了一个从用户出发的产品经理的根本素养,也在微信中体会到了即用即走,与黏性的一些意义。最后吐槽一个反面例子“支付宝”,最后的最后祝大家鸡年大吉吧。
PS:预测小程序不会出现在微信聊天栏里,朋友圈分享可能会开设,但是分享不会太多,应该会在小程序栏里添加收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