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找到了,以后就只剩下高兴的事儿了,老天对我们不薄。”
“人们是激动地笑,我光顾着哭了,这二十多年,可把我儿翻着了。”
郭刚堂和妻子喜极而泣。
苦寻儿子整整24年,郭刚堂——这位电影《失孤》的原型人物,终于找到自己的儿子了!
在电影《失孤》中,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是一位骑着摩托车全国遍地四处寻找儿子的父亲。
而这位父亲的故事,在现实中就是发生在郭刚堂身上的真实经历。
在得知郭刚堂寻得儿子后,《失孤》剧组的导演以及演员刘德华等也都表示了对他们父子的祝福。
在24年后,电影《失孤》终于迎来了最好的结局。
可是,在相认的背后,是否还存在着我们正在忽视但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儿子郭新振是跟养育自己近30年的养父母,还是找了自己24年的亲生父母?
父子虽已相认,但是这24年的亲情的的确确已经消逝,难以弥补。
这是人贩子种下的人间罪恶,但是却让已经饱经苦难的人,还没来得及品尝团圆的喜悦,却要不得不面临痛苦的选择。
或许,对这个家庭而言,相认——仅仅是第一步......
01
时间回到故事发生的起点。
1997年9月21日下午,郭刚堂年仅两岁的儿子郭新振,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女子拐走。
那时27岁刚结婚3年的郭刚堂在外忙完之后回到家时,看到家门口围了很多人。
一位老人拉着郭刚堂的手,告诉郭刚堂,他的儿子被拐走了,要抓紧时间想办法找孩子。
郭刚堂一下子慌了神,突然下跪,请求各位乡亲们帮着一起寻找儿子。
接下来的一两年内,郭刚堂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20多万的债务,但是不幸的是,儿子还是没有找到。
1999年,郭刚堂做了一个艰难却又果断的决定:他决定一个人出去,寻遍大江南北,也要找到儿子。
“我们大人可以选择绝望或坚强,但孩子只能等待,等待父亲的出现,等待父亲来带他回家,如果我不去找,人贩子自己是不会把孩子送回来的,所以我一定要找到孩子。”
接下来便是漫漫十年的寻子路。
一个人、一辆摩托车,还有摩托车后座上插着的儿子放大后的照片,上面写着:“儿子,你在哪儿,爸爸找你回家!”
整整十年,郭刚堂跑了30多个省,报废了9辆摩托车。
很多人认为郭刚堂已经尽力了,但是他从未有过放弃寻找儿子的念头。
他说:
“寻亲寻家都不能放弃,放弃只有一种结果!”
就像电影《失孤》中,苦寻儿子数年未果的刘德华去请教禅师:
我总是觉得,我和他之间就一层窗户纸,可那层窗户纸,就捅不破,能不能告诉我,我儿子能找回来吗?
禅师回答道: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
你找他,缘在;你不找他了,缘灭。”
在儿子被拐期间,郭刚堂想过跳崖结束,也曾在认亲失败后流泪:多希望他就是我的儿子。
在寻子的过程中,郭刚堂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和他一样痛失孩子的父母。
即使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郭刚堂心中依旧想的是能够让世间这样的苦痛少一些。
2012年,他发起创办了天涯寻亲网,2014年,他又登记注册了聊城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
他曾坦言:
“主要是想把像我一样饱受失亲之痛的家庭和寻家者放到一个房间里,大家在里面对号入座。”
他的心愿实现了,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帮助数百个家庭找回亲人,圆了他们的团圆梦。
而在这一天,郭刚堂自己的团圆梦终于也得以实现。
2021年5月-6月,山东河南两地警方协同破案,终于在河南成功找回郭刚堂失散多年的儿子郭新振。
据悉,郭新振大学毕业,受过良好的教育,目前工作稳定,生活状况良好。
与此同时,警方也抓获了当年拐卖郭新振的一男一女2名犯罪嫌疑人。
据嫌疑人呼某、唐某交代,1997年两人为恋人关系。
当年,呼某带唐某来到聊城,呼某在聊城汽车站附近一旅馆等待,唐某独自出门寻找作案目标,当发现当时两三岁大的男孩郭新振后,唐某抱起郭新振就跑,打车前往汽车站附近与呼某会合,随后与呼某一起乘长途车返回河南,由呼某将郭新振贩卖。
目前,唐某已被聊城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4年后,与儿子再见面,早已满头白发的郭刚堂与儿子相拥而泣。
从27岁到51岁,这位饱经苦难的父亲受尽折磨,终于等来了这一刻。
人们感叹:6年后,《失孤》终于有了结局。
但是这结局能否可以一直圆满下去?
一切还远没有结束......
02
罪犯虽然已经抓获,但是因为他们所犯下的罪恶而给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所带去的悲伤与痛苦,在短时间内是难以释怀的。
郭刚堂是不幸的,同时他又是幸运的。
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最终也没能找到自己的儿子;而在现实中,郭刚堂找到了儿子,并且万幸的是:孩子身体健康、状态良好。
但是,又有多少家庭至今也没能寻到自己的孩子,或者寻到的孩子已经饱经折磨、破碎不堪。
郭刚堂的孩子找到了,但是这缺失的24年亲情,又该如何弥补?
而对于郭刚堂的儿子郭新振而言,在与亲生父母相认的喜悦过后,在两个家庭之间,他又该何去何从?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窗口期”,是说孩子和父母在3岁之前,会有一个“亲情的窗口期”,这个期间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孩子会建立一生的羁绊,而一旦过了这个“窗口期”,再去重建,那就千难万难。
所以对于这些被拐家庭而言,最大的悲哀往往是:没找到的时候,要经受“永远渺茫的希望的折磨”;
找寻到之后,却还要经历“最亲的陌生人”的折磨。
对于郭刚堂一家而言,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那就是:郭新振到底认谁?
一边是养育之恩,一边是生育之恩。
有人认为养父母对郭新振的抚养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既然现在已经找到了亲生父母,理应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还有人认为养父母已经养育郭新振这么多年,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亲生父母的出现也是在破坏另一个家庭。
对于这个问题,郭刚堂早已设想过,也做好了准备。
他说自己尊重儿子的一切选择:
“如果儿子愿意孝顺养父母,郭家会坦然接受,发自肺腑地尊重孩子的决定。”
“就当是一门亲戚,这样去走动,就两个字:真诚。”
真诚——是郭刚堂一直以来的信仰与坚持。
我们始终有选择的机会,而选择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时,即使眼前已没有道路可走,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相信所有失散的人儿,终会在这条道路上得以团聚。
03
每一个被拐卖的儿童,不论正被怎样地对待着,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心头肉,永远的牵挂。
每年都有20万的儿童失踪,这背后是多少破碎的家庭。
郭刚堂曾说过:“拐卖是比谋杀更重的罪孽。”
你在大街上偶然遇到的一个人,他可能是另一个人日日夜夜都盼望着想要见一面的人。
在电影《失孤》的结尾,男主角找到佛家去点化。
他问:为什么是我。
这也是所有正在经历不幸或是曾经经历过不幸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但是他们可以得到的答案或许是:为什么不是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天地顺其自然,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不会因为你死磕到底的坚持,就一定会点亮你的希望;
也不会因为你选择放下不再执着,就彻底断去你的转机。
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
在坚持与放下之间,有着太多矛盾的痛苦。
如果要问我到底该如何选择,我会说:
前半生坚持,
后半生放下。
柏拉图说过: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世界上的东西从不会十全十美,不论怎么审慎,都会留有遗憾,选择得到“一半”放下“一半”,最好不过。
最后,愿所有被拐的儿童都能平安回家;
天下的孩童都能在父母的庇佑下健康长大;
世上所有的家庭都能一直美满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