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前来视导,一年级CN老师在上了这节课,也是一节先行课。由于几个年级同时开展活动,而我被分到五六年级,错过了这一节。课后在教研环节,听到了教研员对CN课的评价有三:
1.课堂活动时间长,时间浪费;
2.教师问题不明确,学生回答不准;
3.课堂要有取有舍,不能处处都抓。
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对CN的这节课充满了疑惑,怎么设计的?没有顺利完成所有课程环节吗。于是,第二天我特意去听了她隔壁班的HY老师的课,想来HY老师刚好参与了前一天CN老师的听课、评课整个过程,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改进。
HY老师课前就在黑板上画出了摆一摆要用的表格,一个棋子的(两行)、两个棋子的(三行)、三个棋子的(四行)。课堂前15分钟,一直在用这三个表格在探索用棋子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
在用两个棋子摆的时候,老师提醒“怎么摆才不容易遗漏呢?”,学生不能直接答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出了“有序”,什么是有序呢?可能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尤其是在这样被列出若干行的表格中。据我对孩子的了解,复式统计表在三年级学生才有接触和学习,而这个表格就是复式统计表的雏形,我一直认为这样的表格用来做统计展示是可以的,如果让学生直接在这个表格里操作(尤其是HY老师在棋子不够的情况下,先从上边移到下边,再变换棋子的位置),因为要牵扯两个移的动作,学生是不易明白其中要表达的“有序”的。
在用三个棋子摆的时候,老师想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操作,学生1和学生2上讲台演示都没有达到要求,这说明学生对“有序”的理解还是很模糊的。在老师布置完用四个棋子组数字时候(师意是让学生不摆,试着去写出)学生们显然还需要画出同样的表格,去一一画出各种情况。HY老师趁学生操作时,问我不知为什么学生们这一点不懂,我指着黑板上的表格,说:“可能是这个表格孩子不理解,表格中的有序是看出来的,而学生操作的有序需要有动作印象。”
HY老师立刻会意,转身向讲台走去,画出了一个仅有一行的数位表,我明白她要进行动作上的“有序”引导了,“把所有的棋子放在个位,我们来有序移棋子,每移一颗,就会产生一个新数,我们顺势把这些数依次记下”,结合动作,学生们一下子明白过来。而后的20分钟内,学生很快理解了“有序”之意,通过四个棋子的铺垫,学生能够完成五个及以上棋子不摆只想的有序组数。而且在HY老师的引导下,两条组数规律也很快得出,完成了本节任务。
听课过程中,我对“摆一摆”这一环节产生了很多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让学生去摆呢?仅仅是单纯的摆一摆吗?不是的!要让学生经历:会摆、能有序的摆、能快速有序的摆,从而达到不去摆组数的能力。这个过程中,能快速有序的摆需要在前15分钟内完成,而后要留足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和总结规律的过程。如果利用教材中所出示的“多行表格”,可能不能在这样的时间内让学生很快地有序摆出,而利用“单行表格”去摆一摆,边摆边记录,这样会让学生更快地明白操作的“有序”的意义。这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而在两年前,我也是这样上的这节课。
这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实践课,这节课对我来说印象极深,极其特别。 2019年春期,怀孕7个月的我,用当时的一一班讲了这节课,可能时上课时情绪过于饱满、讲课动劲儿大了,加之中午匆匆回家接人,不料那天见了红,进入了保胎阶段。随后BY老师因为参加优质课也选择了这节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虽然是一节很普通综合实践的课,能引起在校的老师们这么多的思考,我认为是值得的。
一直到如今,这节课还没来得及被评,但在老公的口中,获知张校长再三肯定了这节课,教材把握得恰到好处,课堂活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恰到好处,趁着保胎,我对自己的课反思很多:本节课落堂将近5分钟,主要时间耽误在发现规律环节,原因有二:一我的引导指向性不够强,学生没能一下子明白我的意图;二在所有的数据整理好才提出找规律,对学生来说干扰信息多,如能够在前两个棋子情况中就去引导,埋下伏笔,这里将不会那么困难。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我对这节课依然饱有难以抹去的感情,也许不是课,是一起磨课、说课的那群姐妹们,她们身上的钻劲儿让我久久不能忘去。如今数学组又充实了很多新鲜的血液,我们在一起总能产生更多精彩的火花,奇妙的数学组!上进的数学人!同样的情感!不一样的表达!这就是我们的数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