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阅读需求是什么?这是一本关于什么主题的书籍?
当我开始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选择阅读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可以归结为阅读需求。
读书学习和生活一样,我们得先想清楚、弄明白,我们真正想要什么?需求是什么?
因为只有目标很清晰,需求明确的人生,才不会走很多弯路。
《断舍离》这本书是关于自我管理类书籍,为什么要学习自我管理呀?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是谁。未来该走向哪里?
二、本书内容简介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清空人生杂念,从此让自己的人生提效30%。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
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三、我的阅读思考
从职场工作维度,如何实践断舍离
作为古典老师《超级个体》的一名订阅用户,我觉得这199元的投资真是千值万值,我感觉我赚大了。在这里非诚感谢古典老师提供优质的专栏内容。每天的学习都给我很大的触动。
身在职场,其实很多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还没破产的组织里。
“所有权依恋症”是我们最大的障碍,而时刻“假装自己一无所知”就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说你把自己的能力和认知当成一个生命,很多人会发现-----很久以来,你对于外界的判断是稳定的,你的反应是固定的,你的爱憎是固定的,你的认知已经死了。
有些人25岁就死了,只不过到了75岁才埋葬。也就是说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终究难逃同样的结果--死去。
而今天、当下。我能为未来做点什么?这是我每天一直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人类本性中,始终有三大非理性怪癖在作怪
1.我们总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2.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对于失去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3.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思考一个问题:何谓稳定的工作?
以我为例,我大学是一所二本师范院校,有90%以上的专业都是师范专业,虽然读师范专业出来不一定都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但是我从内心深处就告诉自己,教师这个行业不适合我,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去判断教师这个行业是否适合我。
其实不是体制内教师行业不适合我,而是我不适合在体制内发展职业。
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就是一份稳定的工作,用很多人的话来说,叫铁饭碗。特别在思想比较滞后的人眼里,更是如此。而且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能够进入政府单位,事业单位,那是无比的光荣啊。
而我却没有这样想,因为我知道、我清楚,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所谓稳定的工作并不是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这就叫稳定了。
画地为牢是很多人的选择,其实很多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了还没有破产的组织里。
工作不是靠某个单位,某个公司,某个老板,而是靠自己在这个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如果你未来失业了,只能说明你太过于依赖某个行业,某个单位,某个公司。因为一旦你离开了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单位,你就没办法在这个社会生存。
时代在发展、在迭代,任何行业、任何时候都得时刻保持危机感和快速适应能力。
说了这么多,我想要表达的是,我们要学会“职场清零”
1.清零能力,每隔两年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先问自己几个问题,然后写出自己的答案
a.列出现在你有哪些能力?
b.你现在有的这些能力在招聘市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价位?哪些能力正在升职,哪些正在贬值?
c.你有哪些潜在的能力,是市场需要的、升职空间更大的?
2.定期清零自己的简历
每年更新一下自己的简历,保持清爽的一页纸,删除哪些不那么有价值的能力和资历,然后新增新的能力
3.清零知识,从清理书架开始
无论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我们要学会定期清理,对于自己已经阅读过并用不上的书籍,后面计划一个赠送读书计划,选择合适的人选把自己阅读过的图书送出去。
4.不断学习、跨界学习
对于一个新的领域,一门新的学科,我们都是初学者,我们保持强烈的学习能力, 缩短从0到1的过程
从生活维度,如何践行断舍离?
在《断舍离》这本书中,核心的问题是解释我们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而如何处理我们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正是践行断舍离要做的事情。
其实,我们和物品的关系,本质上就是我们心智模式的外在反射。通过整理身边的物品可以观察自己心智模式,而断舍离这个概念在这个过程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我们践行“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服的。
但是“断舍离”并不是一套关于家庭物品的整理术,而是通过收拾东西,刷选出自己需要的、合适的、舒服的东西来观察和修炼自身的心智模式
断舍离和普通打扫、收拾不同之处在于,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
通过整理改变自己的过程分为3步
1.不断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发现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
2.通过审视自己,把关注的重心从物品转换为自我,在对物品整理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发现和肯定自我
3.把物品替换为自己“需要的、合适的、舒服的”东西,把真实的自我固化到生活中,你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会不断朝着好的发展。
从爱情、婚姻维度来看断舍离
-
在爱情的世界里面,有这三种状态
a.1+1<2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不叫爱情,更准确的来说,应该只是一厢情愿。你只是以为你以为的爱情b.1+1=2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我觉得可以这样来解释;同甘不同苦,其实本质上这也称不上爱情,只不过是满足彼此之间的利益需求而已,一旦某一方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散场是秒秒钟的事情而已c.1+1>2的爱情
最好的爱情,就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两个一起成长、互相接纳和信任,然后一起变好。
两个人想要在一起,那是因为彼此想要一起变得更好
两个选择分开,那是因为各自想要变得更好
2.爱是一种能力、一种回馈,而不是贪婪的只知道索取
为什么说爱是一种能力而且需要回馈呢?因为在爱情、婚姻里面可以选择爱或不爱,而爱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真正的爱是需要行动起来而不是从嘴巴里说出来。
在爱情或者婚姻里面,最可怕的就是一个人默默付出,默默爱,而另一个人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一个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是不值得你去默默的为他付出的。
3.幸福从哪里来?
幸福来源于感恩和珍惜,学会如何爱自己,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
4.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如何更好的成长。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对你的人生负责。而读书学习、健身锻炼是一种自我成长最好的方式。因为只有更好的自己,才会拥有更好的一切。
5.最美好的爱情,就是一生不弃不离的陪伴。
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仅适用于爱情,更适用于亲情。而陪伴最本质的因素在于珍惜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