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开学的时候,我们总是斗志满满,好像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就拿大家可能都害怕过的英语来说,无论四级,还是六级,都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去记单词、做试题,才会在考试中更好突出自己的优势。
我们刚开始时,早已准备好了详备的计划,并努力每天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一切好像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没过多久,坚持了几十天,突然看不到显著的进步,好像努力没有效果。没过几天,每天坚持的目标慢慢开始抓得不是很严,渐渐地给自己找理由,要么没时间要么追球赛要么想休息下,改天再背单词,到最后这个计划,默默死在胎腹。曾有网友在网络留言说,我懂了这么多道理,怎么还是成功不了!引发了大量网友的感触。
那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实际上,我们是害怕了,害怕失去,正是这个原因,而至于一篇《 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火爆网络。且不说这文章的立意就不对,作者正式抓住用这种大众焦虑的心理状态迅速发酵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可以说现在,人们可能越来越焦虑了,连古人曾言“人无近忧,必有远虑”都不及现在悄无声息却越发严峻的心理焦虑凸现出来。
之所以我们会焦虑,正是我们要脱离生活中的“舒适区”,进而不断地在产生的不适反应。实际上,焦虑不是一种负能量,可能是对现实的恐惧,渴望在做出一些突破,也可能是坚持中,遇到一些超越自身的认知时的应激反应。
我更多认为,这些焦虑不是可以简简单单地通过运动或听音乐等方式来解决,更应该在深层次去寻找,努力面对好焦虑,而不是解决好焦虑,焦虑是一直存在的。当我们是自己的主人,焦虑也将为我们服务。
焦虑,是一种“越努力,越焦虑”的良性状态。正如人读书,越读书,就越觉得知识是无限,而自身之有限。我认为这种是对未知的事务的焦虑,因为努力的人不确定,努力可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对自己的努力没有太多的信心,总觉得自己会因此失败的努力而不值。
焦虑与抑郁,两个不好的东西,都源于我们的情绪。
我就是如此焦虑的一个人,无论上高考前的复习,总怕自己不够努力,结果我还是靠努力考到了二本(我已尽力了,亲)。然而上了大学,我仍然焦虑,总是害怕自己学习没有效果,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不足,可偏偏这四年过去了,别人说我进步很大,与刚开始认识我时是天壤之别。
或许,我在这种精神焦虑下,仍然不断涌现出很多动力,驱动我在前进,这样不会使我在舒适的大学生活下慢慢堕落。
不知何时,我发现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里,越发见可以看作是动力的焦虑。最近,我看了马云在韩国给几百名青年寄语指到,就业从他一代开始就已经挺困难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有一些忧患意识呢?
不能因为学校舒适的环境,而轻易放松我们的意志,我们都明白惟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社会牵引着被迫做出选择。
大学,是一个孕育和创造奇迹的地方,充满着惊喜和期待,我们不应只是简单拥抱大学,而更多要带着它一起走在前面。我相信,真正读好大学,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去年,我国的就业人口已过千万,就业市场变得十分激烈,那我们用什么来保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被人潮涌涌的市场轻易淘汰。
所以,我建议,从现在开始,行动吧!正如马云说的,现在抱怨的还在抱怨,而行动派已经在路上。
我们应该放下包袱,认准一个方向,努力前进,相信你会是优秀。如果你喜欢摄影,就尝试买个相机去拍照吧, 经济不允许的话,可以去拿着手机去拍,可能你上很多摄影课也没有拍一个下午的照片,更有效果。
焦虑,在很多方面是好的,人类从原始文明逐渐走进现代文明,焦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焦虑,害怕野兽的侵扰,人类学会在洞穴生存;因为焦虑,对健康食物、光亮的渴望,我们渐渐掌握用火的技巧,点燃了文明的开始。
到了现代,我们焦虑,因为我们都努力, 害怕自己会落伍。
实际上,我们应该不太担心,曾经2012年被玛雅人预言是世界末日,结果2012年12月21日那一天什么事都没有,只是人们轻信一些人营销谣言。
我们不应过度焦虑,轻装上阵,才会让我们不会因过多的思想负担而患得患失。
未来是不可测的,我们对其要保持些许期待,因为我们活在当下,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我们的天性,但不必披上厚厚的被子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我曾在童年时焦虑,害怕上学后就没有快乐的时光,却渐渐明白快乐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寻找快乐的方法;我曾在高考前焦虑,担心自己考到理想的学校,却结果我还是考到一个较好的大学(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我曾焦虑找不到一个贴心的女朋友,没想到确认了眼神,今年迅速遇到了对的人。
正如马云那样面对高考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大学,毕业求职三十多次都失败,连kfc(肯德基)嫌他不好,但马云焦虑却不气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阿里的十八罗汉创造了辉煌!可能我们仍将继续焦虑,但不要害怕,因为焦虑不会是坏事,拥抱焦虑,我们会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