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之后
“一切不以对方需求为基础的价值给予都是耍流氓”,这句话很有道理。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哪里会不会,自以为是地给学生讲知识。这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不会有很高的效率。
从定位训练营学习以来,一直尝试课堂模式的改进。让学生不停留于问题表面,从问题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每个学生问题不同,解决的方向就不同。共同的错题,有的是审题错误,有的是概念不清,有的是知识不够系统。所以学生的需求就会不同。于是要求学生在错题连推三问:我为什么错?怎么解决?怎么做下次不会错?感觉效果很不错。学生会学习了,会纠错了。
今天跟学生交流“老师讲得能跟上吗?有收获吗?”学生说“老师,你应该去教初一”“这是个新发现,说来听听”“以前十几年我们都是上课记、下课背,考试套,没想过为什么,老师讲的是真好,有点相见恨晚”“被学生表白心里也美滋滋的。不过看到了我的课的效果。也感觉到生涯教育理念传播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感觉我有责任把这课堂模式推行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