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赵小楼,与10000+人一起重读天道,学习强势文化思维!
前面我们花了20篇详细解读了从肖亚文到法兰克福找芮小丹,到丁元英结束私募基金,中间涉及到的种种人和事。
今天开始解读丁元英回国后的事了,咱们继续:
丁元英、肖亚文和李志江在6月份就到了北京,下飞机后马主任和小赵就接到了他,马主任告诉丁元英她妹妹丁秋红已经在等他,韩楚风交代晚上不要安排别的活动,要和丁元英喝酒。
在去的路上,刘会计汇报了公司的财务情况和汽车手续,并和丁元英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就打电话。
丁元英只回了谢谢,没说别的,他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他和刘会计就是雇佣关系,公司关门就意味着雇佣关系解除,丁元英以后真要再做什么事,也不一定会给他打电话,因为市面上的会计很多,发薪水就可以找到,现代这个经济环境也是,普通会计也很多,丁元英没有必须用这个会计的必然关系。
论生存法则,你没有特别的能力,“高层次的人”凭什么高看你一眼?凭什么愿意维系你的关系?凭什么把人情落到你身上?凭什么要给你机会?
你,无以为凭。
丁元英在阳光酒店见到了他妹妹丁秋红,就看到丁秋红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像他这种客观到骨子里的人是不适应于人情世故这些东西的,家人、亲人之间也不例外。
妹妹表达更多的是市井文化,丁元英表达的更多是客观规律,思维意识和念头行为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交流起来不同频,非常的麻烦。
所以他和秋红在一起说话,彼此双方都累,秋红也是想让他把事情交代完就马上回去。
何止是他的妹妹秋红,包括后文肖亚文提到过的丁元英的前任妻子,包括现实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跟丁元英相处起来,双方都会很累。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为什么丁元英那么想找个“清静”地,跟这方面有很大关系。
小插曲在秋红想把老家她爹的茶馆装修一下,但老爹不同意,想让丁元英给老爹打电话做做工作,这个事情丁元英没有同意,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让秋红明白了道理而主动放弃。
这里面涉及到市场消费人群定位、数量问题、消费标准、和是否盈利,茶馆的位置在成都老家,那里的经济还没起来,人群数量也不大,市井味浓,基本上每天都是固定的一批老主顾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如果抬高了门槛,看似是档次提升了,但也同时变了味了,那客人来不来就两说了,这是丁秋红不够客观的体现,她只知道我想,着了我相,却没有真正看清和分析客观条件。
在交代了电脑汽车和钱的分配后丁秋红就回老家成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