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我在研读《坛经》,渐渐有所觉察,发现世上的任何东西,无论美丑,喜欢不喜欢,都是有生有灭,自己不应该让外在的事物或一时的情感改变内心的淡定。
晋迨禅师酷爱种植兰花,视兰花为友。一日,晋迨禅师应邀出去讲经说法,行前让弟子好好照看兰花。弟子知道禅师钟爱兰花,因此看护得十分仔细。然而越是仔细越是出错,在浇花时他不小心将兰花架子撞倒,瓦盆破碎,花叶零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弟子吓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晚上,禅师回来,弟子报告了此事,以为禅师一定很生气,就请求师父惩罚自己。没想到晋迨禅师竟然平静地说:“你不是故意的,又晓得毁坏东同不是一件好事,以后会更小心做事,我还惩罚你做什么?我的确喜欢兰花,视兰花为友。但我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禅院的大众心境,不是为了生气烦恼啊!”
禅师之所以如此淡定,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并没有将兰花视作自己毕生的牵挂(因为“牵挂”是丧失淡定心的“障碍”),因此,兰花的有无,并不影响他心中的悲喜。
很喜欢这句话:淡定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受外界的影响,不以一时的“得”而过分喜悦,也不因为一时的“失”而烦恼。
淡定是一种看遍世界后内心坦然的人生境界,是专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学会淡定,就是要学会对世界、社会和他人,不抱过高的期望。知道正义也可能常常迟到,公正永远是相对的,永远没有完美的现实,有的只是庸碌凡俗的世人,以及随时可能会裂变霉变的脆弱人性……有了这种冷静的态度,遇到不公正、遇到误解、遇到委屈,就不会伤心,就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自怨自艾,而是咬紧牙关,苦炼内功,“面壁十年图破壁”,等待和寻找胜出的机会。 从容淡定,意味着有所抗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这是一个人加强自身修养的警示语,也是人们遵循的至理明言。有容乃大中的“容”,指的是一种胸怀,一种可以包容一切的坦荡。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宽容了自己,如果学会用宽容去对待一切,你就会发现被人尊重的快乐。其实,人生在世对名利有所期望,应该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前程,都希望被别人欣赏,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可很多的时候,这个社会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让我们的夙愿如愿以偿,当我们历经磨难而依然两手空空时,却发现,名和利虽然是一种荣耀但也是一种诱惑。这让我想起了唐末的无能子,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生活清苦的隐士。他在《质妄》一文的开篇曰:“天下之人所共趋之而不止者,富贵与美名尔。”“所谓富贵者,足于物耳。”“夫所谓美名者,岂不以居家孝、事上忠、朋友信、临财廉、充乎才、足乎艺之类邪?夫何以被之美名者,人之形质尔。”“足于物”的意思是言外物之足于身,非自然之正性存于心。“美名者,人之形质尔”是说人不失自然正性而趋之,这种追求是自然合理的。寡欲无欺心自安,人到无求品自高。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得到时不得意忘形,失去时不痛苦绝望。这是一种无惧无畏的坦荡,也是一种淡然恬静的处世原则。红尘中,有很多虚幻的东西,在诱惑撼动着我们的心志,要做的寡欲、无欺、无求的境界,需要的不是我们的智慧,而是一种超然的胸怀,尽管我们很难做到超脱,但可以慢慢读懂自己,让那份静谧悄悄走进我们的心中。总之,做人,于名于利,不刻意;教书,有教无类,不应付。谦躬做事,平凡做人。这是人生最可贵的境界。
眼界决定境界,王安石《登飞来峰》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自己有了足够的高度,眼前的事都不是事。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善于学习的心,学习让人成长,学习让人进步。善知识才能学会洞察、学会看透而不是看破世事,才能学会淡定,俯仰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