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骆驼祥子》后,仿佛自己置身于旧社会时的老北京、天桥、大杂院、街巷……那儿没有丝毫快乐,有的只是祥子那对“出号”的大脚在马不停蹄地奔走的街巷。有人说:祥子的悲剧不仅在于他的命运多舛,还在于他的性格的异化——从勤勉厚道到懒惰狡猾。但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不禁有了我自己的一些不足为道的小看法,可能是并不太成熟的,我认为在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祥子的悲剧是必然的,但是他的性格却是导致他悲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能我看见的祥子刚开始并不是真正的坚强与脚踏实地,甚至可以说有些迂腐懦弱和逃避。
首先,车在本文中象征着祥子的生活理想,文章也是从祥子靠自己拉车,向往拉上自己的车开始。但从他刚开始计划攒钱买车到真正去做的时候就暴露了一些端倪,比如“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功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不要旧车见过新的”“至多两年,他也可以开厂子了”看到这里,一定会为祥子不甘平庸,勇于拼搏的热血而激动。再往下看呢?“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的跑,好像老想着些什么,越想越害怕,越气不平”“他忘了素日的谨慎”“这更使他焦躁,火上浇了油”“有时候懊睡一整天,及至睁眼,一天的功夫已白白过去,他又后悔,自恨”。文章到这时,祥子给我的印象由热血有志青年到不会做只会瞎计划的人。再后来呢?“整整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原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说了”,从原来的斗志昂扬到如今的且走且看将就着,性格的急躁和目光的短浅不言而喻。
其次,社会是一个人生存的环境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的黑暗也多半是人性的黑暗和制度的腐朽所造成的,当战争的消息像刺刀一样肆虐的袭来,祥子似乎“忘了他曾经作过庄稼活,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时有时无,他只关心他的车”“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当时祥子还没有经历他一生灾难之前,他便已经变得如此自私,他的目标如此直接世俗,这也正是那个时代人性最为灰暗的一面——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当祥子卖了骆驼,跟了刘四爷之后,他羡慕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他羡慕那样的生活,于是他终于那样的结局,与祥子生活中的一系列厄运相比,他精神上的毁灭更让人惊悸哀痛,这也是祥子的悲剧较之同作品中的其他车夫与小福子更为深刻的原因。
最后,虎妞的出现是祥子生活中的一个重大波澜,祥子再一次成为被饿虎扑食的小动物。然而祥子在他该负起与虎妞结婚的责任时,他选择的却是逃避,一种极尽懦弱连拒绝都不敢明说的逃避。但是他又后悔了,因为他舍不得那点钱,忍不得穷苦的日子。从这个时候开始,祥子的心理已经开始走向堕落的深渊,他怀抱着一种贪恋钱财与舒适生活的目的与虎妞结合。从这里开始作品中开始出现大段对风雨荒寒的描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理斗争的暗喻。最后,祥子“想开了”,“一切就都交给刘家父女,他们怎么调动都好,认命了”。当刘四爷舍弃了虎妞后,夫妻二人开始相互埋怨。而后虎妞去世,小福子自杀,祥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悲剧却没有停止并且延续在剩下的人生中。
我不能保证祥子按照他一开始目标拒绝诱惑而努力就能在旧社会中避免灾难,但是在我眼中,他的性格缺陷在一定程度是加快并加深悲剧的一重大因素。文学总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千千万万生活中的一曲。在当时腐朽社会中,底层的百姓永远是时代的牺牲品,老舍先生把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和谐的融为一体,给予我们当代青年最珍贵的启示:拒绝诱惑,不忘初心。从祥子的悲剧中,现代社会的我们应当领悟到一些启迪:请正确认识自我,拒接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让自己不虚于人生,不堕于平庸,让旧世界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