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很多大诗人产生创作灵感的地方。利用十一小长假,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大诗人张继来到寒山寺,看到这特别的景色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可大多数人都只知这首诗,不知这寒山寺的背后还有一个传说呢!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德,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后来寒山父母给他定了门亲,但寒山结婚时, 才发现那姑娘不高兴,一问才知,姑娘与拾德早有感情。寒山为了成全拾德和这位姑娘,决定离家远走。当他经过寒山寺,觉得这里宁静、安详,便决定修佛。而拾德得知后,心里过意不去,找到寒山决定与他共求真经。
我走进寒山寺,果然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回廊墙壁上是各种名家书法篆刻的《枫桥夜泊》,让我大开眼界。我还撞了平安钟,“咚—咚—咚”三声洪亮醇厚的钟声飘向天际,令人安神。
接着,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景点“枫桥夜泊”。循着诗人张继的足迹,我们遥望江、枫二桥。
正值秋季傍晚“霜满天”,渔船以及河岸亭台的灯火已亮,星星点点。我很惊讶诗人把眼前的景色写得那么传神那么美。只是我太幸福了,被爸爸妈妈宠爱着,体会不到“对愁眠”的滋味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苏州绝不能错过欣赏园林,而最美的园林当数“拙政园”和“留园”。
我们先参观了留园,那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样样俱全,最吸引我的还是那里的镇店三宝。一宝是古老的鱼化石,距今有一亿四千多年,化石上有一条一条细长的线,那是鱼脊,一条线代表一条鱼,在上面数鱼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一宝是“巧夺天工”的大理石。它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并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就成了一幅出神入化、淡逸劲爽的山水画卷。最后一宝是“婀娜多姿”的太湖奇石,太湖石有四大特点:瘦、透、漏、皱。所谓的“瘦”是指石身苗条修长,所谓的“透”和“漏”,专指石身上横向和纵向的洞窍,而“皱”是讲石上的纹理。站在这太湖石前,我想象着下雨天时,烟雨朦胧,雨滴敲击在石身上,“滴滴答答”。雨停,雾气从石身的孔洞中透出,袅袅升腾,给太湖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阳光照射,穿过孔洞,好似把利剑刺穿了太湖石身。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那里琼楼玉宇、匠心独运,金秋桂花飘香,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园林。
刚进入拙政园,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这里迂回曲折的走廊,雕梁画栋的殿堂,就连戏台都十分壮观。古时的一座院能比过现在的整座小区,庭院里种着不同的植物,在不同时节开放,美不胜收。夏日,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紧挨着碧绿的叶,显得更加清秀、雅洁;秋季,一串串金黄的桂花挂满枝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甜香;冬日,白雪覆盖屋檐,在“雪香云蔚亭”里赏雪景。亭外腊梅花儿开,暗香浮动。
精致,不仅体现在不同时节有不同的美景,还体现在设计师连每个犄角旮旯都不放过,每个小角落都被利用的好好的。就是一两平米的地方都会种棵造型别致的树,或摆设小一些的太湖石;每一个花窗的图案都绝不相同。更妙的是,一面墙上开了一个扇形的框,框外正是远处的植物、楼台,从框里向外看就成了一幅扇形立体画。还有那水上廊桥,真是“人在桥上走,影在水中游”,廊桥下,锦鲤在水中嬉戏,红鱼浮碧水,绿叶亲黄花。
苏州园林不像讲究对称的北京园林,反而像是故意躲避对称似的,左边有个亭子,右边就一定不一样。这里讲究的是自然美,当然不能事事对称。
离开这个一步一景,移步易景的拙政园,我来到了虎丘。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喜爱,但在我国也有一座东方斜塔——虎丘塔,倾斜三度,比比萨斜塔还早建两百年。塔下有神密的吴王阖庐墓,至今都没有挖掘,一挖墓斜塔就会倒了。所以墓里有什么呢?如果虎丘塔不倒,恐怕这就是个千古谜题了。
我们还在历史悠久的水陆盘门城楼感受伍子胥的乐与愁;在热闹喧哗的平江路吃苏州美食;在山塘街听昆曲评弹;在金鸡湖环湖骑行;晚上在诚品书店惬意品茶读书……这就是我的初游苏州,留着苏州博物馆的遗憾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