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母字的韩语汉字音首音都是ㅇ,中古音的时候和在韵尾一样发作ng,后来和普通话一样消失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有些字体,会发现ㅇ的上方有顿笔产生的一个小把儿:
事实上,在韩文刚刚创制的时候,有「带把的ㅇ」和「不带把的ㅇ」两个不同的字母。
「带把的ㅇ」读作 ng,「不带把的ㅇ」只是占位符。
二者不仅在字首有区别,在字尾也有区别。
现在不带收音的字,如果是汉字音,在《训民正音》中也要加一个「不带把的ㅇ」作收音。
观察下图最右边一列,「世、御、制」三个字的注音,加了一个「不带把的ㅇ」,「宗、正」两字的收音则是「带把的ㅇ」。
后面「之、语、异、乎」的收音都是「不带把的ㅇ」,「中」字的收音是「带把的ㅇ」。
另外注意「御」字开头的字母是「带把的ㅇ」,「异」字开头的字母是「不带把的ㅇ」,这是疑母字与影母字的区别。
「语」字是疑母字,开头的ㅇ也应该带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印刷质量差看不清了。
古韩语中ng都带把,空韵尾在汉字音中写作不带把的圈,固有词中不写。现在ng变成了(带不带把都无所谓的)圈,空韵尾一律不写。
是不是感觉像发现新大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