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死
晚上8点半。打算写一下月回顾。开始写,什么都写不出来,完全不在状态,感觉很烦。算了,不写了。
打算做月目标。要先整理一下待办事项,待办事项这么多,至少有五六十条了,太乱了。怎么办?看一下橙子学院邹鑫的“时间管理”课程,看看能否解决我的问题。看了几遍课程的题目,好像有些可以,有些不行。这个课程太长了,先不学 。先学一下成甲说书《清单革命》,看看能否解决我的问题,好像也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感觉自己有些焦虑。
九点钟,该洗碗了,我去洗碗。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意识到了自己焦虑的情绪。
开始思考这个情绪的根源是什么?
1.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内心很挫败。本来月初就应该完成的5月目标制定,现在已经5月6日了,还没有开始。仔细想想,就算这月不做目标又能怎么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2.最近,一直状态不佳。有一种持续的、轻微的不舒适感。
3.我发现了导致我特别焦虑问题。就是每天用的水的安全问题,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地区的饮用水是否对身体有害,问了很多人,他们都不知道。我怕长期饮用这些水会生病、甚至会死亡。死亡才是我最担心的,我害怕死亡。生病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生病了可以找医生。没钱看病,可以提前买保险。
究竟该如何安全地活下去?
尽可能选择安全的水饮用,多花一点钱没关系。找到合适的水,假设这水是安全的,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过度焦虑,因为过度焦虑的危害可能比被污染的水的危害要大。
这样就能安全的活下去了吗?
不能。死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有可能说死就死了,概率大小而已。煤矿工人和亿万富翁哪一个先死也说不好。生命很脆弱。
怕死怎么办?
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我本能地拿出99分精神来面对。
1、无论是谁,都随时有可能挂掉,该如何面对?
2、害怕死亡而产生的焦虑该如何处理?
面对问题
超级个体专栏中讲过“生死观”的主题。
第一节,清明特辑:直面骄阳的三个礼物
首先分析了我们害怕死亡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害怕死亡,死亡有三种恐惧: 害怕死得痛苦、害怕死后的未知、害怕死后很多遗憾无法弥补 。
如果死亡的恐惧不处理,就会越来越焦虑。有时候想到死亡,不知道该怎么办,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本来是一个很小的点,因为胡思乱想,这个点就会不断被放大,真实的情况不见得那么糟。然后,就会变得焦虑,神经兮兮的。
好的东西越藏越想要,而不好的东西越藏越恐怖。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中打过一个比方:
“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
如果我们能够直视骄阳,死亡的恐惧就已经解决了大半。
直面骄阳带给我们三个礼物:
1. 想明白退出机制,你就踏实了
史铁生在壮年双脚残疾,在地坛天天晃荡,数次想到自杀,他在书里写: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是直面骄阳带给我们的第一个价值——安宁。
2. 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这是直面骄阳带给我们的第二个价值——珍惜。
人生不能重来,时间过去了就没有了,所以,做好自己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才是无愧于生。
3. 创造人生
这是直面骄阳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我们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古典老师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
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你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如果你有很多未完成的心愿,请选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并列出你的实现计划。希望你的计划走心,有创意!
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前,我一定要完成以下三件事。
1.找个好老婆。在《李银河自传》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我和小波相恋相依的二十年间,我们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感受到的全是甜蜜和温暖。
这就是我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学习尊重并理解身边每一个人。探究爱情的真谛。
2.认真过好生前的每一天,对生前的每一天有一份觉知。实现计划:每天记录时间开销,一步一步记录的越来越具体。
3.探究自己从哪里来、这个世界从哪里来,即使做不到,比别人多了解一些也是极好的。实现计划:读相关的书,思考。从最好啃的开始。
第二节,生命的尊严:选择尊严和安宁的离去
人生最坏的结果不就是死吗?
当一个人能够面对死亡的时候,把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的事情考虑一遍的话,内心会特别安宁。我死都不怕,其他的,还有什么好怕的。
第三节,超越死亡:用爱和创意度过一生
我首先会用“创造人生”的方式超越死亡?
第三种超越死亡的方式,是每个人都能用的——从现在开始创造你的生活,活出自己的价值,就像是生命最后一天一样。
我会认真过好每一天,努力向自己所期待的未来前行,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持续去做,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要对他人有帮助。
不管是寻找的过程,还是找到之后的持续投入,都是充满意义的。因为,这是一条自己踏踏实实走出来的路,一条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路,不管这条路能走多远,我都会一直在路上。
向死而生真正的意思
存在主义的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说:
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中,死亡已经在场。
我们所度过的昨天已经死去,未来未知。
我想了很久,突然又想明白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每一天都是恩赐,这个世界不欠任何人的。要把每一天当成生命中最后一天对待。要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天。想明白之后,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精力充沛了许多。
之所以是又想明白了,是因为我曾经这样想过,时间长了,忘了。反复阅读并且思考才能避免忘记。
我每天会问自己: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觉得这样做事合适吗?
下一步行动
1.继续探究生死。
有空可以看一下这些书:萧秋水老师推荐书籍《你可以不怕死》、欧文亚隆《直视骄阳》、史铁生《我与地坛》、李开复《我的死亡学分》、耶鲁大学死亡公开课、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谈笑论生死
2.提前设立生前预嘱。“选择与尊严”网站:www.xzyzy.com
3.对人生可能发生的重大意外买保险。
4.再看一遍电影《滚蛋吧,肿瘤君》。讲述了女主角熊顿得了(不治之症)癌症之后,生前的一段经历。得这个癌症的几率比买彩票中奖的几率还要低。她面对死亡乐观的心态,让人折服。
写得有些潦草,先写出来是最重要的。
感谢
我之所以能勉强写出这篇文章,最应该感谢一只早鸟
感谢她为我提供写出这篇文章的动力。我向她承诺5月9号十点之前写完这篇文章,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动力。
我看了超级个体的清明节特辑,关于生死观。写了一些碎片的想法,就没兴趣再看再思考下去了,感觉自己懂了(其实没懂),打算扔一边,去听一下其他的新知识。可是,起码要写一篇文章,才能比较深入地思考下这个问题。
没动力写是因为:感觉写这个好难呀,就会本能的给自己找理由,今天太累了等等。
古典老师在“为什么越学反而越蠢?——碎片化学习是个骗局”一文中说:
深度思考是件难事,也是件需要时间和空间的事,它远远比迅速点开另一个同样标题很好玩、内容很逗比的标题的文章难得多也长得多——但这个时候,90%的人会选择点开下一个话题——你的浅薄之路也从此开始。
这也形成一个上瘾机制——瞬间点开新话题能让你获得“哇我懂了”的廉价快感,但看的信息越多,就见到越多牛人的思想高度,你却越无法深度思考。为了抵御这种焦虑,你只好继续打开更多窗口,见证更多顶峰,然后更多焦虑。
饮鸩止渴,一直到瘫痪。
完全躺枪,我明知道应该把这些想法总结成一篇文章,但是,心底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去看点新的东西吧,那个比较爽。
一定要想各种办法逼自己深入思考,这样才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