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先来谈谈素人的人设,我现在不太喜欢现在的某些综艺节目。
之前火遍中国的某唱歌比赛的节目,一开始大家关注的谁的歌声好听,谁的现场表现好,后来就开始卖故事。
只要接受采访,清一色的我热爱唱歌,我家境不好,我家人反对,可是我一直都在坚持,能够走到今天已经很知足等等。
只要你的故事够吸引人,够惨,那么台下的观众哭得一个比一个凶,导师们就会连连点赞,你确实很不容易,我给你过。
就连导师都反复在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一回答,都是我的梦想是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我想成功,想被更多人知道。
就差来一个选手说我的梦想就是有钱,就是想红。
曾经有人问过我这些故事是不是都是假的?我曾好奇地问过某些编导,他们说不一定,但肯定都有杜撰的部分,夸大一些细节来博取同情和好感。
而且综艺节目在录制现场,也常有导演安排递条,增加节目可看度和戏剧性。
就在昨天,该节目的导师陈奕迅在做客某栏目时就坦言导演让“按一下”。
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很严重了,那你是否有看过某些情感调节类的节目?
这类节目一般都是有家庭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然后来到节目中撕逼,然后让某些专家来调解,有的可能皆大欢喜,有的可能愈演愈烈。
这类节目的收视率曾经都不低,但我妈是个明白人,她曾说,中国人向来讲究家丑不可外扬,他们不嫌丢人吗?
后来,我偶然认识了一位做这类节目的编导,他说,哪里会有那么多人报名这种节目,一般都是找的群演,编导写的故事,想破头得编,但确实有真的报名的,但故事都不吸引人,就要再加工。
之后,这类节目的收视大不如前,许多编导和导演纷纷做起了其他节目,比如各种比赛。
这种转变简直得心应手,选手只要负责美和唱歌就行,故事自有人会给你往进套,什么类型都可以。
看得多了,之后再遇到类似节目,我都只在网上找是否有纯享版,不想看他们唠嗑采访假惺惺掉眼泪。
现在就连唱歌比赛的收视率也不再复从前,鸟巢总决赛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有人这么回复。
我不想听故事,我真的,只是想听首歌而已啊。
2
给素人选手加各种故事,不仅是为了增加节目可看度,其实也和许多明星一样,有在做人设。
人设这个东西很奇妙,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明星大腕,加点人设就能变得接地气,一个刚出道的艺人或素人,加上人设就如镀金一样立马高大上。
光是会唱歌不行,你还要有三观正的价值观,要长得帅,还得逗逼,光是会演戏不行,你还要会摄影,会说段子,一言不合就搞笑。
光帅不行,你要帅得那么高冷,要做粉丝的男神,但也要温暖,做中央空调,光美不行,你最好有和美不搭边甚至反着来的人设,比如你是个吃货。
在这些吃瓜群众看到的人设里,有多少是明星们真正的人格展现,又有多少是经纪团队的策划和营造,这一点我们无从分辨。
我曾问过了一个艺人的经纪人,为什么现在都喜欢给明星加上各种各样的人设,让他们老老实实演戏唱歌不好吗?
她回答说,老实演戏唱歌?谁看?你看吗?
我点点头,对啊,我看。
她白了我一眼,但你不是我们的消费群体,你不能够为我们的艺人花钱付费去听歌看电影,但艺人的粉丝可以。
她解释了半天,我才明白所谓人设的意义,主要还是为了吸睛,给粉丝更多的回馈,把艺人的形象不局限在单一的荧幕里,而是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永远不知道疲惫的永动机。
她说,你不给粉丝一点甜头,怎么让他为艺人埋单?我们怎么活?
听起来无从辩驳,这就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我展现给你想看到的那些表面,甚至超出你对我的期待,那么你就要支持我,为我的新作品埋单。
互惠互利,双赢。
但这位经纪人也说,人设有利有弊,也不能贪多,如果维护不过来,或者某一个方面出了乱子,那么这个艺人就崩了。
她神秘的眨眨眼睛,你看看最近薛之谦就知道了。
3
很多公号都不约而同用一句话来形容薛之谦,就是全面崩塌。
就像是一个完美的人,突然被扯开一条口子,然后拦腰斩断,连补救都来不及。
我曾在另外一篇文章里看到过这样的话:娱乐圈卖人设的人不少,但像薛之谦将人设卖到了极致的,却非常少,或者独他一人。
你想要深情款,去听他的歌曲,哪家KTV的热门歌单里没有薛之谦的歌,早期的《认真的雪》,后期演唱会上的《安河桥》,一往情深,含情脉脉。
你想要逗逼款,就去刷刷微博,各种段子信手拈来,甚至做广告都没有人反感,粉丝们惊呼终于又能看段子和花式广告了也是棒棒哒。
你想要外貌款,薛之谦多年颜值一直在线,经营服装亲自做模特,各种硬照隔三差五撩拨少女心,花痴的女生们嚷着老薛要多发图。
哪怕你什么都不想要,你也不会不知道薛之谦一路的奋斗努力史,那句赚钱养音乐梦想成为了多少人心目中的鸡汤典范,拼命工作,拼命参加综艺节目,拼命表现自己,都是为了能够将最爱的音乐做到极致和最好,简直是感动中国。
这样努力、全面、完美的明星,谁不爱?谁能不爱?哪怕你真的不爱,也没办法说出他一点不好,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那么的努力,积极。
顺便提一下鹿晗,在宣布恋情之后,许多粉丝痛心疾首,微博上40万粉丝的鹿饭宣布脱粉,各种不满更是频频现于网络。
我关注的一个作者朋友,是鹿晗的粉丝,她也照样痛心疾首,发微博称:
我一开始很不理解,偶像恋爱为什么粉丝会有这么巨大的反应,难道作为偶像就没有恋爱和公开的权利吗?
而微博下的一条回复给了我一个答案:
鹿晗之前的男友人设,现在面临否定,粉丝无法接受。
还有一个问题,人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一旦出了一点问题,无论是粉丝也好,吃瓜群众也好,当下的第一反应都是:啊?他怎么会是这样的人?
再加上各种网络暴力和过度解读,真相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费尽苦心营造的人设,现在全面崩塌。
4
期望越大,失望越多。
越是平时看似完美的人,人们的容忍度反倒越低,只要有一点没有满足别人的期待,就会是全面否定的另一个极端。
我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句话,非常赞同——
是自媒体将薛之谦拉上了神坛,也是自媒体最终毁了他。
当初薛之谦最红的时候,多少公号写文章列举他的成长故事,夸赞他的深情和努力,将他的逗逼和对待前任说成是真实和不计较。
之后又有多少公号自我打脸再次发文,批判他的虚伪,断定他是渣男,发段子说他用小三的钱来养前妻,讽刺他的两面三刀。
吃瓜群众就是有这样的特性:
你好的时候,那你哪儿哪儿都好,哪怕被爆出有了医闹,都说人家只是着急,换做你的家人生病你试试看?看你着急不?
你不好的时候,那你哪儿哪儿都不好,就算是同样的事情,画风突变,一个对身边的护士医生都不客气的人,对家人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好话也是你们说的,坏话也是你们说的。往往当初是谁把薛之谦拉到高位的,就还是那批人再次将他打入了地狱。
关于明星人设,吴晓波在一次授课教案中写下这样的话——
一种新的互联网造星模式开始冲击中国的娱乐经济。
过往的明星的造路径是“演艺产品——大众媒体关注——话题营销”的三部曲。
可是“鹿晗们”大大缩短了发酵的过程,先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外表和性格直接在社交网络里聚集粉丝,激发粉丝扮演起偶像经营推广者的角色,倒逼媒体与大众关注。
简单来说,以前明星走红靠作品吸引粉丝,引起关注,但现在反了过来,先用人设聚拢粉丝,博取大流量,然后再推出作品。
时代不同了,造星的方式也发生变化,其实本无可厚非,这是时代特色,但我的心里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我觉得非常惋惜:
薛之谦本来是一个优质偶像,他可以安心创作、写段子,成为万人仰慕的明星,如果不是给自己加那么多人设,或许在出事之后大家的苛责就不会那么严重。
我也替鹿晗觉得遗憾,本来恋爱公开是一件美好而具有勇气的事情,却因为没有满足粉丝的期待和人设规划,导致现在黑料频出,大家各执一词。
我们本来也都是善良的人,热爱工作孝顺父母,但我们要的很多,不仅要让别人会唱歌,还要会做人要懂爱要自律要善良要体贴要宽容要完美,要更完美。
什么都想要,最终什么都得不到,甚至是全面崩塌。
这话对明星,对我们,对做自己,对面对别人,都很适用。